简析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32558 浏览:1469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学方法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是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教师;教学方法;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反映虽然课本变薄了,但是内容变多了,相对而言教学任务变得十分艰巨。面对现状,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40分钟的教学活动充实而有效?就本人感受而言: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或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什么收获而且学得非常吃力,那么教师再讲得津津有味也是低效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教师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均有所收获。
以下是本人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案例——以《大气运动》一课为例。

一、运用实验法导入

因为大气运动涉及到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这个知识点与物理学科联系紧密。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空气密度越大则气压越高的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拿两个大小一样的气球,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讲台吹气球,要求女生只要吹成像兵乓球大小即可,而男生吹成像篮球那么大,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猜想后果如何。结果等男生还没把气球吹成篮球那么大就爆了,教师提出问题为何男生所吹的气球爆了,而女生吹的气球却没爆。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气球爆的原因:两个气球大小相同,男生所吹气球中气体分子多即空气密度大,从而对气球内壁压力大,故气球爆了,而女生所吹气球中气体分子少即空气密度小,从而对气球内壁压力小,所以气球没有爆。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空气分子越多说明空气密度越大,则气压越高的原理。从教学效果上看,让学生在体验实验过程学习中不仅能深刻地理解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而且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引导法让学生知道大气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思考如果点燃一小堆纸,灰烬如何运动?灰烬从火堆处上升,从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教师接着提出灰烬为什么这样运动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的结论:热的地方大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大气收缩下沉。从而总结出大气运动的原因: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做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从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而形成风(大气水平运动)。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情景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结论,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来解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着也得心应手。

三、运用快速记忆法掌握大气运动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本人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插图比较高空与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和等压面弯曲的状况,并编成了一段顺口溜:“热低压气上升多阴雨天气,冷高压气下沉多晴干天气,高空的气温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水平气流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箭头对箭尾;关于等压面高凸高低凸低”。
从学习效果上看,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把上述顺口溜记住了,可见简单明快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运用图象信号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

大气运动是必修1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要求他们用图像的形式把他们所理解的大气运动的原因呈现出来。通过教师评价后最终的图像如下图。
从学习效果上来看,学生嘴上念着顺口溜,手下画信号图,顺口溜念完了,信号图也画完了。图文结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动手、动嘴、动眼、动脑相结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果。

五、运用练习法巩固大气运动的原理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城市热岛图”、“海风和陆风形成示意图”。先让学生根据顺口溜在图上相应位置标出气温、气压状况,并用箭头画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再启发学生解释城市风,海风和陆风形成的原因,根据练习效果来看本人觉得学生已经快速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过程并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以上是本人针对《大气运动》这一内容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幻灯偏、投影仪、动画等教学手段,把大气运动过程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法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图片精美、动画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本人认为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和掌握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教”和“学”两个环节都变得轻松而高效。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
叶回玉 郑云清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