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衔接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7655 浏览:249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初高中学习上有着的差别和变化是探讨教学衔接的直接理由

1.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而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论述浅析。虽然近年来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新教材较大幅度地调整内容,总体呈现出“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教材由于高考的理由,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2.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深思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按照初中的学法学习,因而出现了完成作业有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做到预习、复习和总结等现象。
3.课时的变化。初中课堂容量小,课时充足,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而到了高中,周课时数只有两节,致使课时容量大,进度快,教师对各类不足也不可能讲全讲细,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强化。久而久之,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真探讨课程标准,保障“衔接”

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为我们正确处理“衔接”提供了依据,教师应该充分探讨课程标准。一是要探讨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二是要探讨各学段课程标准;三是要明了新形势下各学段“衔接”的处理方向。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中,蕴含着许多共同之处,它们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是根本相一致的,区别在于阶段上的层次要求不同。

三、探讨教材,处理“衔接”

1.探讨教材的特点、编写对策。教材的编写蕴含着对教学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充分探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编写对策,把握好各学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而实现教学的衔接。
2.探讨教材内容,寻找“衔接”的切入口。由旧知引出新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做本科论文好铺垫,循序渐进。明确各学段的内容、层次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对衔接点的教学要注意防止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

四、探讨教法,实施“衔接”

1.立足生活,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有着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课的要求是,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策略,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运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不足组织教学。
2.注重体验,强化实践。思想品德课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推动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进展。思想政治课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以以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作用的题材。
3.丰富载体,注重能力培养。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有,体验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不足教学等。这些策略在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对策——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体现”的过程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同样适用。

五、探讨学法,推动“衔接”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讨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不足,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高中:结合相关内容,独立深思、合作探究,以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探讨课程资源,挖掘资源“衔接”

1.教师资源。初、高中教师各具教学所要求的素质,应相互交流,探讨教学的层次要求和衔接不足,寻找富有共性的教学策略,实现初高中教师资源互补。
2.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这些活动资源在初高中都具有,因此初高中应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阶段选取相关资源,既能避开同一资源在同一个内容中的重复使用,又能实现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