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情意养成和进展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9644 浏览:845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先圣孔子优秀教师的品质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实则饱含深意。温州大学的赖学军教授将教师专业角色的进展分为四个阶段:角色确认期、角色适应期、角色成熟期和角色创造期。每教师都能顺利以上一阶段成功进展到下一阶段,在进展中,教师专业情意的维持和进展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师进展的条件。
“专业情意”这一在2001年9月出版的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审的《教师专业化的论述与实践》一书中,教师的专业情意体现为教师个体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生命的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愿意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它是在对所以事专业的价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深刻理解的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是推动教师专业进展的根本动力。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成熟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了奋斗的,是推动教师进展的动力;教师专业情操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较好地维持教师的,对待学生认真负责,有耐心;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以事教学工作所的人格特点,如霍兰德教师属于社会型劳动者,热情慷慨、交际、关心他人、有耐心、仁慈、温和;专业自我自我效能感、自我反思、自我价值和专业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要做到“不厌”与“不倦”,绝非易事,有一位老师做到了,她于漪。于漪耄耋之年仍旧活跃在语文教育的线,是教育界的一棵长青藤,是力量支持着她在语文教师这条路上走来?纵观于漪的成长和以教生涯,,她专业成长的每个都伴老师专业情意的成长和进展。

一、角色确认:专业情意的奠基

人的性格是在成长中逐步形成和定型的,人的人格在成长中受到的影响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独特的成长为于漪的人格完善和教师角色的确认打下了坚实的。

1.家庭变故,学会奋斗和感恩

家庭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15岁,刚刚初中毕业的于漪就承受了丧父之痛,虽家力单薄,五个兄弟姐妹,但母亲的极力支持,于漪才得以继续求学。于漪的母亲是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母亲,她漪赴外地求学时有过这样一番叮嘱:“要活,就要靠努力,吃苦;凡事,要动脑子想想,要管住,不要心血来潮;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人要有德行,宁可刻苦,也亏待他人……”于家的五个兄弟姐妹皆学成,在各自的领域建树。一路走来,支撑的是家庭财富——自强不息的奋斗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2.民族危亡,唤起爱国情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踏进了于漪的家乡江苏镇江。于漪就读的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大家唱《苏武牧羊》,老师边解释边教大家唱,眼中含着泪水。这一课带给于漪的触动很大,“祖国”、“气节”、“亡国奴”这样的字眼次对一颗幼小的心灵产生震撼。随后,于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亲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社会的动荡,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这一段漪的心中深深埋下了家仇国恨的种子。

3.艰辛求学,奠定专业情怀。

于漪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那个年代教育教学条件艰苦,但于漪遇到了好老师,对语文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漪的心里酝酿、发酵。初文黄老师在课中能全身心,走进教材,与课文人物同悲同喜,先感动,再感染学生,课下和学生讨论课外阅读。于漪以黄老师那里继承了对文学的热情。高文赵老师,上课不带讲义,学问烂熟于心。他的朗诵抑扬顿挫、千回百转、颇具韵味。于漪了语文老师扎实的文学功底。高中数学毛老师,教课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推理严密,画坐标和几何图形不用圆规和三角尺。于漪知道,当老师要修炼过硬的功,需一丝不苟。复旦大学的方令孺、周予同和曹孚等教授,有的专业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成了于漪的榜样。

二、角色适应:专业情意的挥洒

1951年,于漪复旦大学毕业,服以分配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她最初被分配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教年龄比大的干部、战士、劳动能手识字。后病魔的折磨,到图书馆担任管理员。直至1958年调入上海市师范学校,所教科目是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历史课,期间了“大跃进”的社会风波。,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将于漪安排在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开始叩敲语文教学之门。
几经波折,已到而立之年,曲折的磨练了于漪的意志,越挫越奋,并在语文教师岗位扎根,用坚定而单纯的信念来迎接挑战。“学然后知,教然后知困”,于漪以此走上了弥补和解开困难螺旋式前行的路。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语文老师,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个困难学科知识的弥补。于漪选择了以头开始,以汉语拼音开始学起,独立钻研教材,做到“胸中有书”,追求“教课要一清如水”的境界。语文老师光“胸中有书”是的,还要“目中有人”。学生等着被灌知识的“空茶壶”,有性格的人。为了做到“目中有人”,于漪一次次家访,一次次个别谈心,参加集体活动时仔细观察,课内课外察言观色,逐渐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要教好课,钻研大纲教材,探讨学生,精心设计,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性积极性,是一系列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须专心、细心、耐心、恒心”的专业情操,值得每个青年教师学习。
努力,于漪的教学工作逐渐同行和社会的认同,并在语文教育界崭露头角,开始参加语文教改的研讨会,开始上公开课。好景不长,她专心致志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时间不过两年,便遭遇了“十年”的浩劫。被抄家、、侮辱、打入劳改队,被摁上“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吹鼓手”的帽子……于漪的教育生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危及她的教育生涯和人身安全,更是对教育工作者心灵的摧残。在舞台上,人人登台表演,整人的,被整的,灵魂都暴露得一览无遗。于漪始终出卖的良心,她说:“人总要有人的样子,在任何情况下,要有颗善良的心,为私利而加害别人。”
“”的影响并随“”的结束而结束,“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统治了近十年,对把精力过多教学的老师来说,说风险。是力量促使于漪甘冒“风险”?是对语文老师职业坚定不移的价值认同和专业认同。于漪曾说:“文盲半文盲充斥的是能建成强国的。学生青春,耽误,早日的之才。”

三、角色创造:专业情意的酣畅

1978年,于漪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但她并停下成长的脚步,“一名教师,具有的职业敏感,要跟奋力前进。我努力这样去做。”,继续致力于语文教育探讨,并积极参加语言学会的研讨活动,参与语文教材的编纂和审定。她曾任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探讨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教师探讨会会长,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她出版的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领衔主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丛书(30卷本)。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还建有“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于漪德育实训基地”……致力于当教师的教师。
在社会和对教师素质的今天,于漪老师教师专业进展的路标,无数教师学习的榜样,用的专业情意感染了无数同行和后辈。
文献:
赖学军.论伴随式教师教育[J].教育评论,2001,(06).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论述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