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论《论语》德育思想及其启迪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6368 浏览:207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论语》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词:《论语》 德育为本 以德评人
《论语》了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弟子的言行,蕴含了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如今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如火如荼,但德育目前状况却堪忧。深入学习探讨《论语》德育思想,取其精华,定能对当下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

一、德育为本

《论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诫要乐于学,以学为乐。紧接的段话就指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无论做事,还是学习皆要务本——“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为政》),,《论语》把德育摆在了教育最的位置。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功能相比,古代知识分子则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孔子主张“以德教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治主张“以德教民”,古代社会又提倡知识分子“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教育更是则主张“以德育人”。孔子“素以道德教育称著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并加强了德育的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杨伯峻先生句的解释:“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忠”和“信”德育,占了孔子教学内容的一半,孔子对德育的一斑。“文行”和“忠信”孰轻孰重?“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论语·子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躬行实践了“孝”“悌”“信”等品德,要是学生还行有余力,才主张学习文献知识。

二、以德评人

对学生评价,首要标准是“德”。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人只要是做到孝忠信,没学习过,我说他学习过了,这以德评人么?子夏以德评人,孔子更是这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孔子德先于才,人要是能言善辩,仁德,就会常常被别人讨厌。最令孔子称心如意的学生是颜渊,颜渊德行最优秀的学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躬;言语:宰我,子贡……”(《论语·先进》)。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之所以赞叹“贤哉,回也”,是颜渊“贫而乐”,具有安贫乐道的品德。在《论语》里边,孔子对德行高尚的四位学生——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躬都给与积极的评价,负面的评价。对闵子骞,孔子评价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对冉伯牛,孔子曾感叹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对仲躬,孔子赞扬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除,孔子对其他学生的评价,是有褒有贬。才华横溢的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时,孔子给他的评价也仅仅是“汝,器也”,而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德”的内涵和外延古今有异,德育仍然居于教育首位;仅仅“以德评人”有失公正全面,“德”仍然是全面评价人的标准;,孔子的德育思想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反观当下的德育目前状况,实在堪忧:德育课堂高喊“三爱”等遥远而虚无的口号,德育活动“升国旗”“观看爱国电影”等有限而单调的走过场,初高中升学制度不问德行,唯才是取。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当下不尽人意的德育目前状况,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论语》了教育家孔子“德育为本”和“以德评人”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吸收孔子德育思想精华,具有纠正当下德育弊病的现实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德育为本”,而在文明的当下社会,德育竟流于形式,这些教育工作者能不思之汗颜?
赵伯壬,赖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