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28524 浏览:1310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勇于探讨,把握机会,培养学生中华民族优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
【关键词】教书育人;寓德于教;德育渗透;途径
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素质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渗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而语文由于它特定的内容特点,使得思想教育在这里有着更广阔的空间。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小学生正好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那么如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谈谈自己寓德于教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思想教育要与营造氛围、激发情感相结合

思想教育的渗透若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毫无疑问是苍白无力的,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手段再现故事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感人的氛围,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就可以动手制作课件,或下载动画片,配上适当的音乐背景,使这一情感信息十分丰富,内容十分感人的童话故事得以再现,尤其是可怜的主人公几次擦然火柴后产生的幻想画面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最后加上老师的正面启发诱导,在领悟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去依次发言,倾吐每个人内心的感受,这一过程学生得到了强烈的熏陶和感染。再如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时,教师还可以编导一个情景剧,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绎小萝卜头在阴暗湿润的监狱,穿着破褴褛烂的衣服,吃着残羹剩饭,用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头写字,这些刻意营造的东西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激起了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激起了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和热爱,并努力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思想教育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时下,社会上的“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有些人把舍己为人看作“蠢”,把诚实善良看作“傻”,我们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到有的放矢的去解决这些实际不足。如: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试着浅析邱少云烈火烧身时却一动不动的理由,使学生对英雄的思想情感尝试体验,明白他是为了保护战友才牺牲自己的,这样直接地感受到英雄的伟大,让英雄的高大形象树立在孩子们的心中,以而熟悉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须有为别人考虑的意识,不能只想到自己。这样就由情及理,做到情景交融,寓德于教。类似的课文还有《丰碑》和《金色的鱼钩》。

三、思想教育要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有人这样解释“语文”一词的涵义,即“语法”和“作文”。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应该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阵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为,“教作文应与教做人相统一”,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这样的话,“作文教学不仅要进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教育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平时,教师可以利用典型课文,借助作文机会使课文的思想教育得以再渗透和延伸,如:《七颗》讲的是一次大旱灾中,一位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出门找水,爱的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的神奇变化的故事,使学生熟悉到爱可以创造美好。在完成阅读教学后,不妨利用作文进一步渗透,要求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写篇作文,一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来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进一步的启发和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作文转化学生的不良思想或行为。叶圣陶曾说过,学生作文要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不可脱离实际说空话。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不明确,难免出错,养成不良行为和坏习惯,若不及时加以引导教育,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作文时不妨把握这个思想教育的“契机”,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名为《我后悔的一件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故事来写,既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又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有着的不良倾向和不足,使育人和作文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的途径还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诸如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热爱科学,勤奋勤俭等都可以在教材里找到其渊源,这些丰富的思想宝库,有待于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灵活的探讨挖掘,把握机会,革新教学论文地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营养,渗透到学生心田,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获得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上申庄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