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之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6352 浏览:219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德”。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探究的不足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39-02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德”。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融知识教育、能力练习、道德培养、情感熏陶、意志锻炼于一体。因此,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德天独厚的上风。教材中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专心灵去同作者对话,同学生对话,真正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德育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固然现代教育夸大化教学,夸大以人为本,夸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夸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夸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夸大素质教育,其中德育教育不是只在思想品德课和班队课中才能体现,语文课同样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决不能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伟大的哲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品,伟大的行动者。”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学生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刘胡兰》、《梅花魂》、《白杨》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教材。它们处处启迪着学生的聪明,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我做起,以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体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上风。使其在增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以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的,有相当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主义、热爱生活等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感染。
如在《为中和华之掘起而读书》,一文中的“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如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在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想想当时的画面,使学生以中感受到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以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
又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文时,在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不足:“你喜欢南郭先生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喜欢。”“为什么?”我接着问。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由于他没有真本领,只会欺骗别人。”……我继续启发:“正由于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弄虚作假,最后只得偷偷地逃走。请你想一想,告诉南郭先生他今后应该怎样去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他应该去拜一个会吹竽的人为师,认真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吹竽能手。”有的说:“他不要再去骗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样的谈话,不仅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又使他们以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以教材中的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

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油然而生热爱、向往之情。以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先结合每件事情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让学生感受鲁迅对下一代的关心;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谈“碰壁”,引导学生感悟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四件事,鲁迅热情地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感受出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然后,将四件事综合起来,再整体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和同情关心帮助穷苦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自然就流露出来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性作用,充分发挥课文中的人物的榜样作用教育
学生,是他们懂得很多的英雄人物都是在环境恶劣、历经磨难的情况下创造出业绩的。

五、读写结合让学生抒发情怀,了解德育效果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直抒胸臆的重要
途径,更是了解德育效果的重要方式。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策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中,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切地体味人间真情,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作者对于夺桥一段中人物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朗读时,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捉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仔细感受,透过外表看内心,使学生的思维融入课文内容,仿佛亲眼目睹战斗的激烈场面,使英雄的形象跃然于头脑中,英雄的品质深入人心。
课堂小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课文的有关写法或内容,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想象中的事物用简短的、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灵活、简洁的形式。它对于学生畅所欲言、抒发情怀,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1.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你想对五壮士中还活着的英雄说些什么呢?”

2.“先想想《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感情,再试着写几句赞美小的话,说给大家听。”

3.《草地夜行》中让人感动的老红军,写写你想对老红军或小红军说的话。

这种设计以课文为情感的载体,让学生在心灵被唤醒的状态下作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感悟。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联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留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