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心例说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7276 浏览:1287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
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
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
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兴奋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即又坐下去,立即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即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课文的语言朴素却饱含深情,结构自然而严谨,材料真切典型,人物情怀高洁,不愧是大家手笔。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语言的组织方式:开头直扣事件,统领全文;结尾照应开头,结构完整;中间部分沿着“我”没钱——却想买书——向正做工挣钱的母亲要钱——给母亲买水果罐头——遭母亲数落——母亲第二次给买书钱——终于买了“我”想要的书。中间部分叙写母亲的外貌、举止、话语的语言尤其出色:破折号、省略号、感叹号的公道使用,大大利于简明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及人物的个性与心态;两次运用排比句式细致描写母亲的举止,层次清楚,呈现出动态感、画面感;“瘦弱”、“弯曲”、“直”、“转”、“吃惊”、“龟裂”、“立即”、“俯在”、“瘦小”等词语的恰当使用,勾画了母亲的辛劳与勤恳;母亲的未几的言辞则体现了母亲对她自己的苛待,对“我”的关爱、信任、理解与期待;人物对话采用一句一行的方式呈现,语脉清楚。
总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语言知识点非常值得学生深切理解并在语言实践中加以效仿,以而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读文”是为了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读文”中吸收的体现手法、表达技艺教学论文鉴戒运用到“写文”中去,以而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艺教学论文。”④语文的魅力来自丰富的词语、精妙的表达以及我们民族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将文中精妙的语言文字、公道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迁移运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慈母情深》是略读课文。因此,很多教师以安排该课文的课时少为由而把教学重点锁定为“感受慈母情”。这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王尚文老师曾批评这种现象是:“缺乏自觉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不是走在语文的路上,或是没有着力于语文……”⑤他指出:“以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当然,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关注的重点却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侧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诚然不能越过形式而把握内容,但它们往往把形式当作掌握内容的跳板,可以得鱼而忘筌,即便关注它的形式,目的也仅仅在于更好的理解它的内容;语文就不同了,固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⑥汪潮老师也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本质在于言语性,由此引领它的其他特点,知识性、人文性、情感性、思维性、综合性等”。
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是言语的表达形式,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正确传达所见、所感、所思、所愿。学习过程可压缩为:理解范例(即弄懂别人怎么说、怎么写,实在也就包含了听与读的练习)——掌握策略(由个例悟出一般规律)——言语积累与实践(即螺旋上升的听、读说、写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指点者,学生是承载着;学生出些“洋相”,受些挫折,吃些苦头,皆属正常。
惟愿早日广收语文课之“正果”!
参考文献:
①②《语文课程标准》p8~12,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③⑦汪潮:《小学语文教学断想》,《小学教学》2007年第23期。
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63年1月书简》)中心教育科学探讨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26页。
⑤王尚文:《牢牢捉住“语文”的缰绳》,《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8日。
⑥王尚文:《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许丹成,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李萍,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