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3771 浏览:1081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以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主动、自觉地创设情境,让职高学生也能正确、深刻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借助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生活展示情境

利用自然环境和条件展示生活场景,创设一种不足情境。也就是利用自然环境和条件,展现一种生活场景,创设不足情境。教师为了创设教学还必须创设情境,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社会,带人大自然,以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时候,不妨带学生去领略一下四周的荷塘,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彼时彼地的处境和心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作用的不足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进展区创设情境,努力营造积极介入的氛围,促使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直至解决不足。生活是文章的惟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人情”、“沿波讨源”。

二、图画再现情境(也可用多媒体)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笔者以为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联系。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眼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以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修养美感,也能感受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熟悉的方向性。同时,要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人情境。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康桥、康河四周的景色,教师以旁指点引导,让学生以中去领略诗人笔下那清幽旖旎的康桥美景,以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诗人那眷恋、怀念又略带忧郁的情感。

三、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在语文教学中,假如恰到好处地进行音乐渲染,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歌曲一般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事业、社会的深刻思索,反映了一定的主题,蕴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而且中学生往往对歌曲体现得特别敏感,用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妙不可言的。
在语文教学中,假如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读海》是一篇意蕴深沉的哲理、散文,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音乐,把学生带人海浪与礁石撞击声中。海浪冲击的柔情,礁石率真的拒绝,在这样的气氛中,再进行教学,学生似乎置身于大海的怀抱中,自然地就会去读懂大海,读懂文章内涵,在不同的旋律中学生可以以中领略到大海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意境以及情节的进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自得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四、表演感受情境

把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话剧等形式,由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学习知识、培养情感。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于学生眼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课文的态度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如《雷雨》,为了更彻底地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先去感受有关人物的身份、地位,然后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表演文中几个出断。笔者选取的是鲁侍萍撕支票以及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争执的两个场景,通过学生对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出色演绎,人物的性格呼之欲出,周朴园的冷酷狡诈,鲁侍萍的刚强自尊,鲁大海的不畏权势,很多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沉浸在剧本所设置的情境中,仿佛进入了角色,对人物的爱憎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五、巧设悬念,引入情境

悬念,以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紧张心理和强烈的想念。悬念有很大的诱惑力,能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并逐渐使人的感情达到美的升华,以而激起学习的强烈兴趣。如《项链》这篇文章讲授时,教师可以依据情节的进展,让学生来设想假如当初主人公没有丢掉项链,故事情节会有什么变化,另外,当主人公知道项链有假后会有什么样的体现。通过这些悬念的设置,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大胆地对文章进行了改编。但学生比较改编前后的故事情节,不难发现改编后的情节批判讽刺的气力削弱了很多,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还债务——识项链展开情节的好处,是为了更有力地提示主人公的悲剧不仅是一个人性的悲剧,还是一个人生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这一深刻的内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