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多彩而灵动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23461 浏览:1062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在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中特别起劲,兴致勃勃,而在语文课上就显得有点无精打采了。这么大的反差说明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影响着学习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让学生迷恋上语文,并能在玩中学、在欢快中获得知识呢?

一、让语文课融入音乐,布满韵律的起伏

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气力。”音乐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体现手段,其轻重缓急的曲调、明快的节奏,能给学生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与音乐的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使语文课像音乐课一样轻松畅快,布满韵律的起伏,自然有利于摆脱传统枯燥乏味的语文授课方式,满足小学生的愉悦心理,帮助他们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带来的困难,使联想在情感激发中自由展开,让学生喜爱上语文并欢快地学习语文。在教学五年级第一学期《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我们以经典民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在乐曲伴奏下进行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广泛介入,感受美文,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清澈的小溪、婀娜的柳枝、歌唱的水鸟、溪上的小桥和紫色的野花,想像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乐曲所营造的意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积极思维。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二、让语文课诗情画意,布满色彩的变化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美术绘画中景致的展示、线条的勾画、色彩的浓淡、层次的变化等直观的、动态的事物对他们有着超乎平常的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美术因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布满诗情画意和色彩变化的艺术手段,将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个性化,对于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基础、产生丰富的想像、营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大有裨益。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上每课都有插图,有风景画、人物画、情节画等,每幅画都或多或少地为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提供感性的熟悉。教师要灵活利用课文插图,讲课时图文结合,在视觉上将美带给学生,用文学的形式把美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教师还应该加强自己的简笔画基本功,在教学中努力实现一边讲一边画,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过来。教学《少年闰土》时,可白描一个“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脸谱;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可用拟人的笔法勾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几个对话场景。教师更要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可让学生用彩笔画手,通过画画和讨论明白“胖乎乎”一词的含义;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可让学生画一画春雨带来的不同景物。这样,学生在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学习劲头也会倍增。

三、让语文课生机勃勃,布满的奔放

竞争与挑战是体育的精华,也是学生所钟情与迷恋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像体育课那样创设出一个个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和乐于超越的话题,才能放大富有生命气味的教学资源,营造动态天生的课堂,使学生释放出有灵性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转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积极引领课堂互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向的交流机会,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介入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为此,我们适时运用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朗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介入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开放讲台,让讲台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转变秧田式的学生座位编排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还可以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就坐,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和课堂辩论,实现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布满生命气味”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单一的,它应像万花筒一样,变幻出很多迷人的色彩。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多探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鲜活、出色、灵动,就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自由理解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布满情趣的课堂中欢快地学习、健康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