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11211 浏览:455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多媒体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索、意会,进而创造。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观潮》时,开始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制作了这样的一个课件:通过大海来潮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再搜索到战争时期水兵练习的场面播放给同学们看,并一边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一边用音乐配合,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语言的有力,充分地品味这篇文章的气势;《天子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介入。再如在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以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先容,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熟悉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加快教学进程,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不足以及听说读写练习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先容,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索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理由的基础上,我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比较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思索的机会和练习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报告》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当时闻一多面对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最后一次报告》。

三、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实了的规律。特别是用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教学的情境,能充分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以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感受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以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又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我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感受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使舒适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乏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力,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