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质量以何而来等5则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8532 浏览:337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张化万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2期上撰文以为,语文教学过程质量往往是影响教学结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反观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教学目标、过满的教学内容、过度的人文作用的挖掘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质量,要想获取语文教学的高质量结果,必须改善教学过程的质量:第一,获取文本核心价值。学生对文本有一个价值熟悉过程,有起点也有终点,学生只有真正经历“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完整过程,才能完善对文本核心价值的获取。另外,学生在对文本的熟悉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和错误,这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教师不能把学生的熟悉偏差简单地当做多元解读予以认同,应以此为切人口,引导学生思索、讨论,深入文本进行解读。第二,让学生切实、有效地习得语言。过度的人文挖掘是对学生熟悉水平的无知,只有面向学生,依据文本恰如其分地开掘出文本作用,才能留给学生语言习得相对充分的时间,才会有语言习得的成果。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重视安排与学生思维灵敏性相关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全面梳理信息的习惯,推动教学论文思维全面性进展,将学生的思索引入深处,经历思维深刻性的历练过程。
提高效率是新课程教学的价值选择
和新学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7期上撰文以为,追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一定作用上,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为了追求育人效率的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实践。课堂教学作为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要不断追求效率,努力实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目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于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策略和对策。二是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对策。三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中推动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性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关键
汤立宏在《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第7期上撰文以为,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总是牢牢对应着两极:一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二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对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的把握,需要教师深入研习相关文本,而对学生学习实际的掌握,则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因此,正确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是教学活动追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另外,教学活动针对性越强,教学效能也就越明显,由于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适合的学生学习目标,有效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方向、重点,整个教学活动才能始终围绕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而进行。
表扬的三重境界
胡安锋、杜传柏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第7期上撰文以为,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是艺术,也是学问。对学生进行表扬有三重境界:一是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学生有明显的优点,如作业认真、劳动积极等,老师能发现学生的这些优点。并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表扬,此乃表扬的第一境界。二是善于放大优点,不吝啬表扬。学生的优点不明显,老师能做到放大学生的优点,并不吝啬表扬,此乃表扬的第二境界。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突出,体现平平,这就要求老师用全面的、进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一些看似不起眼、微小的进步,加以放大并给予表扬,对学生来说如沐春风,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三是善于制造优点,巧妙表扬。学生的优点不突出,老师能帮助学生制造优点,并能巧妙地给予表扬,此乃表扬的第三境界。对于找不出优点、又急需转化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帮助做事,制造优点,然后巧妙表扬,以激励和鼓舞学生。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刘成昌在《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11期上撰文以为,教师批评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策略”,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若掌握不好标准,反而会引起师生间的隔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批评除了要有情感的投入,真诚、理解、尊重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和指点,还要讲究批评的艺术:①倡议性的批评。老师以商量问胚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打消学生的顾虑,达到圆满解决不足的目的。②暗示性的批评。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暗示手段,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此法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的学生。③戴“罪”立“功”的批评。学生常犯的小错误往往跟自己的自控力差有关,这时教师“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过失,不仅能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能让他们乐于接受。
(责编 欧孔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