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效性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7924 浏览:319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论述和实践追求的永恒的主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联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陈旧、学习过程和方式多流于形式等现象依然有着,一些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能否健康进展的关键是转变学习方式,而转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中,我们做出如下的尝试。

一、着力语言文字练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以目前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近况来看,“文学浅析法”仍主载着目前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在阅读教学中不适当地夸大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这是目前语文课高耗低效的重要理由之一。要解决这个不足,必须以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入手,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实现以着力于思想内容浅析向着力于语言文字练习的转轨。只有捉住了语言文字练习这条教学的主线,才能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练习呢?

1.激发语言文字练习的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备教材、精备学生,设计安排好每堂课,运用生动活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策略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找准语言文字练习的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留意教材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要按“大纲”要求和教材系统,把握好每一项练习的点,具体地讲,就是要在一篇篇课文中选定几个语言文字练习的点。由于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我们的,所以在一堂课内,我们没有必要教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有的知识,只要能根据既定的练习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练习点,即选几个供学生练习用的例子。怎样选择呢?总的来说,是要根据学年段以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练习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3.把握语言文字练习的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年级都有语言文字练习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要据此来正确掌握语言文字练习的度,使练习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依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要求,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

二、加强个性化阅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指导阅读策略——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关于阅读策略的指导,笔者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多让学生接触和运用各种不同的读书策略,并逐步领悟各种读法的不同功用。仅仅做到了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阅读的理想效果。由于每一种读法都有各自的上风和局限性。教师要以阅读理解的需要出发,通盘问虑,公道安排,不能单纯追求形式。
二是要加强朗读的指导。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抽象地、笼统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也不能机械教条地教给学生抑扬抑扬、重音把握等所谓朗读技艺教学论文,而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加强范读,评议提示等多种方式练习学生读到位。同时要指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独特感受和语气重音处理等方面的不同策略。
三是要引导学生批注阅读。以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有着,体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夸大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推动教学论文个性品质的进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2.强化“阅读反思”——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点

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行为。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索: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策略想想、做做?二是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策略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理由,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熟悉、改善策略的启迪,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

3.扩大阅读积累——个性化阅读的落脚点

注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他们的语文基础才会逐渐扎实起来。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是最好的阅读实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课外阅读活动应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个体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分散阅读与集中阅读相结合,指定内容与自由选读相结合。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都要提出明确要求,要指导学生识别和选择阅读课外读物的策略与技艺教学论文,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佳词妙语、名言警句、写读后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适时点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在“一知半解”时点拨

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倡议,多次提到感悟、领悟、体验。可见“体验”在新课程中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位,以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时往往体验不到。在学习中,有些内容学生常会一带而过,貌似理解实在并未真正弄懂,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

2.在“多元解读”有误时点拨

“多元解读”是目前教学探讨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度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有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披文人情”,追求作品内在作用与读者外赋作用的统一,而是漠视文本自身有着及其呈现的作用,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甚至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这种对文本作用的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产生的对文本的曲解与误解显然有悖于尊重多元解读的本意,也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真实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此,作为语文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指导学生。

3.在“步履蹒跚”处点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学生自己能想得通、说得明白的,自然不需教师指教。学生通过努力还是想不通、说不清,即处于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要捉住时机,巧妙点拨。
课堂是为教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实践目标是探讨、创造布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熟悉到教师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探讨,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编辑王宇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