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语文教学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32785 浏览:1547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89-01
中学的语文教育是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经历了“语言文字之学”、“语言文学之学”、“语言文章之学”这三大阶段。“语言文字之学”是以书面语言为探讨对象,以文献资料的考证以及古训的寻求为其重点,是以教导识文断字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育阶段,这样的语文教学在我国古代习称为“小学”。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于对字、词的解释和对句子的浅析等方面,并未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理解,教育思维也只能沿袭前人的思路,拘泥于前人的表达方式,没有太大的进步。自1903年中国语文独立设科以后,语文教育的内涵扩展到了文学领域,即语文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语言文学之学”:它不仅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感情等也开始有所涉及,但只是局限于文学作品,将文学之外的其他文体排斥在了语文教学的范围之外,仍然有其一定的片面性。自1949年开始,中国语文教学进入了“语言文章之学”阶段,容文字、文学和文章于一体,以内容到形式上都大大的丰富了中国的语文教学。以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这3000多年中对语文教育活动过程的性质和规律熟悉上的变化和极大的进步。语文教育已经过传统的工具性学科逐渐变为人文性学科——这是社会进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的语文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论述的探讨远远落后于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实践,多数语文老师往往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语文专业知识方面,对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探讨和总结这些方面关注太少,因而使语文教育以论述层次上不能深入,很多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得不到深入探讨和总结,因此也就无法普及和推广,特别是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课程和教材方面又作了新的调整:比如说保存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去掉了活动课,再次夸大了课外活动。而且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的“学”。这就再次要求教师不是死板的教导学生读死书而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以而教导学生如何自己浅析课文。我学习了几种对于教授学生轻易自己理解、浅析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教学方式。总结如下:
启发式是根据学生智能进展的客观规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前进和进展。或扩大熟悉范围,或加深熟悉程度,或把零散的熟悉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等。总之,启发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式不应该是一种策略而应该是一种原则,是一切教学策略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当这种原则运用到教学中时,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提供启发式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介入作品的配乐、配画,介入朗读、讨论,介入对作品的改编、表演。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体现的权利,就能让学生在主动介入中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弘扬个性,体现自我,团结协作,深入思索。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主动者”了。所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艺术性,营造氛围,创造共振,激励乐学,让学生积极介入到活动中来,不失为启发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好策略。比如教学《孔雀东南飞》,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有一位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自学进行戏剧表演。学生为了能演好剧中的角色,反复的推敲课文,最后,演出成功,学生对课文也有了很深的理解。老师在后来的教课中只需要点明一些难点、疑点就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吸收的知识也很多。
另外,课堂上的暗示活动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者必须要对暗示者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才能在暗示信息中获得启迪,受到感染,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假如师生之间缺乏融洽的联系,信赖和期望则无以谈起。所以,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将教育思想引进课堂,并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依靠的联系,然后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联系资源,运用多种暗示手段去激发动机,诱导情绪和挖掘潜能,以而为心理暗示的成功创造有效条件。
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假如老师只是呆板单一的利用一只粉笔一张嘴,就激不起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也使他们得不到善学的充分条件。因此,老师应该转变“一只粉笔打天下”的局面,辅之以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在选用教学方式时应该要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遵循教学规律。而在运用规律时又应该以客观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机械教学,按照某一个固定的程序运行,而应该依据当时的条件和需要去公道的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种兼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为不同学科服务,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为同一学科服务。教学是完成一定任务、实现一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同样是随着时代和种种条件的进展变化而进展变化的。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进展的观点去看待教学以及作为教学手段的方式策略。想一劳永逸的解决一切教学不足是不实际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