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口语课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5843 浏览:186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是现代社会进展的需要。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则夸大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并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进展合作精神。新课标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是提法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转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笔者以为,在农村中学开设口语课有助于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口语交际进行了一定探讨。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感受。

一、开设口语课是时代的需要

1.开设口语课,能够推进农村的推普工作。

推行普通话,大而言之是民族振兴的需要,小而言之则是个人生活所需。随着革新教学论文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日益繁荣,人口活动日益频繁,信息交流日益广泛,掌握普通话实实在在地成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成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例如,电话已逐渐在农村普及,方言传到千里之外,人家听不懂,即是白搭;你出外打工,听不懂当地的方言,生活很不方便……以这点来说,学校落在社会的后面。张志公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接轨是切中时弊的。就以我县而言,绝大多数老师要么不会说普通话,要么说不好,要么不愿说,倒是很多学生乐说、爱说。以这点来看,教师又落在了学生的后头。此种情况如不转变,将会严重影响公民素质的提高。

2.开设口语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在教与学紧密相联的过程中,在师生之间,考试这个因素起着重要的导向、联系、激励作用,对这一因素过度的重视,会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简单,变得被动。叶圣陶先生曾批评20世纪三十年代的“会考”制度:教师为会考而教,学生为会考而学;考的内容就教,不考的内容就不必教,甚至不教。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其作用不可忽视,但其局限性决定其作为评价的唯一形式的地位必然要被打破。开设口语课,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走出考山;让教师主动地教,学生主动地学;教师边教边学,学生学会自学。现代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而不是教会学生一切。叶圣陶先生以为“教任何作业,终极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种“不需要教”就是自立能力。口语课开设的基础是学生广泛的阅读,读的书越多,基本功就越扎实,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读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本身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都读起来,说起来,这样学生的能力才有所提高。教师要适应这一点,势必要走出课本,广积博览,不断丰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主动、开放的教学方式。

3.开设口语课,是中学生心理、智力进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心理世界多姿多彩,又布满矛盾,体现欲与隐秘感同在,独立意识与依靠意识并存,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举,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单一地进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心理熟悉进展规律,借助口语课教学,可以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定型,使他们摆脱隐秘、羞涩的心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吐自己的心声,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推动教学论文抽象思维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4.开设口语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文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道统一,口语教学大有作为。尽管现行教材在选文中留意了体现时代意识,且接近学生生活,然而因篇幅所限、区域所限,学生仍有恍如隔世之感。而口语课,或以学生的经历为题材,或以广泛阅读为题材,加上教师的精心选择,即是在浩翰的现代信息海洋中安上了一个潜水泵,将源源不断的活水输入课堂,以而使学生乐看、乐说。我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语言,甚至是能说会道。口语交际需要资本——心中有粮,说话不慌。“腹有诗书气自华”,诸葛亮的博学多识、经天纬地之才在舌战群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他能够纵论古今,游刃有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由此可见,开设口语课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多探讨当今教育名家的教育策略。

叶圣陶先生在《说话练习》一文中,提出说话练习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关键”。教师假如捉住了这个“总关键”,就会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魏书生老师很留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他对教材讲得很快,一学期的课往往半学期就讲完了,其他时间则讲名篇时文、教育心理、学习策略等内容,以此作为练习学生听力的手段。他经常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练习,他的学生因长期这样练习,形成了习惯,且长期以忠实于自己为自我教育的口号,便说得更加认真。宁鸿彬老师曾在《中学生阅读》上推出一系列思维练习的课例,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老师给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去浅析、去说,然后大家共同评价,以达成共鸣,以而提高思维能力。实在,这就是一堂堂出色的口头作文课。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很有成效,同样得力于他说写结合的教法。他并不“精批细改”作文,而是采用浏览的策略。其结构为:命题、写作、讨论、评议、修改、总结,其中讨论、评议、总结都是以说促写。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更要意识到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结合以上特级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开展语文口语课教学。

二、努力挖掘语文口语课的条件

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一些教学条件来培养学生很重要。现代条件比较成熟,各种有声的信息媒体给学生以使用普通话的示范,为口语课提供了广泛的材料。教师要加以利用和引导,如订阅的报刊,就可以成为口语课的材料。教材对听说练习较为重视,课文后面安排有知识短文,这可作为教师开设口语课的“拐棍”。口语交际贵在实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设置悬念,通过目标教学,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以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索不足。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引导他们大胆突破时空限制,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完成一说交际活动,而且与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并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代在进展,社会在进步。农村中学应适应社会进展的需要,将语文口语课尽快的开设起来。当然,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具体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实践,不断探讨,寻找更好的策略和途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语文口语课的兴趣,终极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