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5593 浏览:118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是人们通过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阅读者应有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悟。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采用各种办法加强和巩固这种独立性,辅之以教师自己的个性和对文本的理解,将阅读还原成一次丰富的有个性的愉悦之旅,引导学生以读不懂到读懂,以读得很浅到能够读得很深,以而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本文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和评价三个方面来论述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一不足。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
百花齐放,花园才美丽;汹涌又平静,大海才神秘;春秋代序,四时才有生机。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多姿的世界,造物者赠给我们千般百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是唯一无二的有着,没有人会同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真正的教学。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这里就以阅读出发,谈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
应该说,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的接触,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烦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唯书唯“家”或是唯“师”眼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夸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同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推动教学论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浅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对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聪明,才能以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审美能力,以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多维度多层次激活——个性化阅读的准备

阅读教学中常体现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个性化阅读的道路上有了这种阻碍,自然无法继续前行,要解决这个不足,就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1.排除心理障碍

对读过的作品,即使有个人的独特见解,也生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总得求个十拿九稳,否则就不敢交流,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久而久之,便产生心理痼疾,越怕说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怕说,个体的、独到的甚至哲理性的顿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遮遮掩掩中消失殆尽了。阅读教学必须让阅读主体明白:个体文化差别、社会时代背景的差别,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作品原初寻绎理解上的差别,有差别才是正常的,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有着的公道性,我思故我在,专家教科书的结论并非唯一正确。

2.倡导教学

化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同等对话。老师和学生之间应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上风在于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化程度。“我—你”之思和“我—它”之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我—你”为同等对话联系,“我—它”为顺以奴役专断。同等对话的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火花自成燎燃之势;奴役横蛮的绝对接受,个性压抑在劫难逃。

3.提供交流平台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教师常担心阅读教学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完美的结构肢解得零乱破碎,丰富的美感弄得枯燥乏味,学生再也没有阅读的兴趣了,这非但白白浪费了时间,对阅读教学起不到帮助作用,反而还导致了厌听厌学情绪。试问,以小学到高中,所学课文几百篇,学生步入社会后,哪还记得哪一篇哪一段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呢?假如说还有印象的话,这个印象也只是朦胧的记得某篇文章“我”曾经读过。“教育就是当学生把老师教的东西都忘记了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这句话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唯有交流,思想与思想交锋,观点与观点撞击,才会让学生体验深刻,印象深刻。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课堂务必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索时间,教师决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预设任务或说完自己想说的话而剥夺了学生的阅读和思索时间;二是舞台保障,要让学生有交流的场所,有活动的范围,有任务的定向,有公道的方式;三是机遇的保障,要让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元化立体化展开——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方式常规。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笔者以为应该“三点互击”“三方互动”。

1.三点互击

“三点”指重点、难点、疑点。由于“三点”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信息,可供发挥的余地甚广,由此可自由驰骋,上下古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个性飞扬。
(1)突击重点。对文本的重点出重拳,用重力,聚众智。如《荷塘月色》“语言技艺教学论文”是学习重点,作者乃散文大家,运用语言得心应手,透彻玲珑,看似字斟句琢,却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仿佛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切中肯綮。其技艺教学论文究竟“巧”在何处,学生研习文本可知,一是比喻,二是通感,三是叠词。如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就可能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又会有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形容或“袅娜”或“羞涩”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素淡朦胧的月光下,荷花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茂密的荷叶如深邃的蓝天,稀疏点缀的荷花寥若晨星,荷花纤尘不染,纯净无瑕,仿佛美人出浴,雅致清新,光洁素净,其情真,其意深,其境美,其词丽,令人遐思无穷,浮想联翩。
(2)直击难点。难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难,阅读中更易现出个性,“诗无达诂”,“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俄国作家鲁巴金语),“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对课文难点的解读,宜采取“见仁见智”的辨析,允许学生课堂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抒发胸臆,评头论足,共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理越辩越明,难点越辩越清,还如《荷塘月色》,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初读此句,“黑影如鬼”,令人毛骨悚然,作者为何用一个并不美好的喻体“鬼”呢?学生感悟、辨析: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