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系统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4430 浏览:107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公共财政理论,义务教育并不完全符合纯公共产品的属性,但是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它归为准公共物品。为了弥补外部效应下市场的缺陷,一般采用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来保证效率;此外由于义务教育产品的特点,公平性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罗尔斯的公平观点比较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在政府部分中,由于存在委托关系,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在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和政府绩效观念通过把企业管理理论应用于政府部分让很多人看到了提高公共支出效率和效果的希望,之后发展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理论不断完善,提出了“委托理论”、“花钱买服务理论”、“为顾务理论”、“结果导向管理理论”、“3E理论”,为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打下了实践的基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公共财政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分析公共财政学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先容了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开展情况,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绩效评价不够重视公平指标,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指标的设计没有结合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等。之后,本文对我国的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分别从法律制度构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主体及责任、评价客体、实施程序、指标的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指标的设计是重点。在设计指标时,首先分析了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增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共支出管理的目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把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锁定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平、公道)、提高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然后,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按照四个环节(投入、使用、产出、效果)和两个层次(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为轴线,设计了基本指标和评价指标,并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内发展规划制定了指标的参考值。文中指出,微观层面的评价内容是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宏观层面的评价内容是经济性、公平性、效任性和效果性。最后文章对全国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经济性较差,效任性较好,公平性中城乡差距尚可,然而各省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效果评价由于数据的缺乏评价不充分。根据这些评价,笔者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大义务教育经费占所有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强数据透明性,进行全国性义务教育水平考试,加强公平性及实在际效用研究等建议。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公共财政学基本理论以及绩效评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根据义务教育发展战略以及公共支出管理目的来设计评价指标;在评分方法上,采用了分项及格的方法,把每项指标与及格线相比较,得出实际的发展状况与水平,该方法不要求总分最高,而是要求在保证及格的基础上追求进一步发展,避免了追求高分而内部指标好坏不均的畸形发展。另外,文章把评价客体分成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主要研究某个学校或者某项公共教育支出项目的公共支出绩效,而宏观层面主要研究某个地区、各级政府或者全国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绩效,并且指出,微观层面的评价内容为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而宏观层面的评价内容为经济性、公平性、效任性和效果性。【关键词】: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效率效果公平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9第一章绪论9-16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第三节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构体系和创新点14-16第二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16-23第一节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相关理论16-18第二节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18-23第三章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23-26第一节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状况23-24第二节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24-26第四章我国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26-52第一节法律制度构建26-27第二节绩效评价制度建设27第三节评价主体及责任27-28第四节评价客体28-30第五节实施程序30-31第六节指标的设计31-52第五章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52-64参考文献64-67附件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评分方法67-68致谢68-6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