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效高效课堂下学生礼仪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1180 浏览:949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教师的言传身教、文明道德的传承、评比激励、活动启迪,将文明礼仪教育不断地深化,使学校的礼仪教育借着课改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关键词:高效课堂;礼仪教育;引领;传授
高效课堂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更是一场彻底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它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学生间的讨论、展示、质疑,使得学生在语言、行为举止方面也变得更加文明、礼貌。因此,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趁热打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组合作,培养听说礼仪习惯

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听话、发言、讨论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大方得体的发言展示仪态,对自己、他人公正的评价思想等。可以说,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彬彬有礼、大方优雅,使他们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礼仪教育

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室“学可为师,行可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每位学生,为人师表更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教师着肩负的是塑造人的伟大使命,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才能做到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我们发现,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教师往往举手发言,而一些老教师则缺乏这样的意识,随意插话,学生的礼仪习惯当然就可想而知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的微笑、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等等,均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礼仪。就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大家要文明合作、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三、结合教材,传授普及礼仪知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就讲究“六艺”(仁、义、礼、智、信、勇)将礼仪作为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记》一书更是记述古人修身作人的准则。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闪耀着古代文明的灿烂光华。做好文明道德的传承,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仪,始终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选中小学教材的众多课文中,就有许多篇目涉及到礼仪知识。礼仪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叙事性的文言文都涉及到传统礼仪。涉及最多的是人的称谓,有谦称、敬称和蔑称等。其次还有迎客、待客和送客、送礼等。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就可以在教学时,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范进中举》,了解古代官府的礼仪;学习《论语》,可以体验到“有朋至远方来,不也悦乎”的乐趣。而《陈太丘与友期》更是要人们既要讲诚信,又要以礼待人。至于品德课,则是专门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课上,根据“购物”教学内容,进行节约、艰苦奋斗教育;而在教学"租船"和"派车"等内容时,对学生渗透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以及见到老、幼、孕、残要主动让位的教育。

四、评比激励,督促文明习惯养成

学生评价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价要将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分开。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合作、交流的激励,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课外评价则是对学生在校活动的激励和调节,通过评比“星级少年”,评选“优秀团(队)员”、“成功之星”等,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绿色小卫士”等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还应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让评价变成了孩子们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五、利用活动,使礼仪教育深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赋予了学生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给学生学习礼仪提供了直接锻炼的平台。如语文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多项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首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及自己平时生活中习得的交往礼仪,从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角度,明确与人交往应该注意的礼仪要求,由此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多种角色之间的交往礼仪、言谈技巧。在指导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可以引导学生表演、讨论:这个朋友缺乏那些必要的礼仪?这样一个不讲诚信、缺乏礼貌的朋友值不值得交?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文明礼仪习惯的思考:我们应该养成怎样一种习惯?怎样对待朋友?
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