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善对策初探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32670 浏览:1477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科领域要深化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一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术语。然而,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课堂的时候,课堂教学有时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有效。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更有效?学得更有效?试对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同行们分享。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地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仍然强调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并强调培养有独特地理视角的有责任感的活跃的公民。而关于“过程与方法”则明确提出应侧重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强调要让学生体验必要的地理学习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借助地理图表来学习地理的方法。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地理课堂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由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是这样论述的:“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明确了“我们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后,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所以,怎样教得有效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怎样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和学习特点,那么,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并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决不是局限于教师主导下被动的跟进。所以,我认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1)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2)学生懂得如何借助地理图表去获取地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使用地图的习惯和地理读图能力。(3)课堂上学生有惊喜的表现,能生成比较多的问题并引起的同学们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4)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三、2011年版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如何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面向真实世界,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学生要获得终身的发展,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来自持续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呢?就要让学生去面对真实世界,即让学生去感受、观察、接触复杂的真实的世界。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知识既包含自然科学知识,又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丰富,联系广泛。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密切,同时涉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地理学科完全可能也应该冲破学科的专业界线,从学科领域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去面对真实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拓展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新鲜的材料和信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周围的观察不断产生问题,使他们常学常新,真正感到学海无边,从而产生不断学习的渴求。
面向真实的世界,必然要打破狭隘的专业界线,这有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上注意和选择对复杂现实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审视世界的视野,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与责任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强调体验过程与探究,提倡探究式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被接受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独特的,非一致的。学生是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各种探究活动去领悟、建构。他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知道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知道如何建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直至形成创新的能力和本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与探究创造条件,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空间和时间,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提供线索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和探究。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也同时体验着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学习的能力。可见,体验过程与探究至关重要。

四、对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改进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必须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地理课堂教学要重视从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入手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作出科学的决策,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对学生实际以及对生产、生活实际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找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点,重新组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教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地理课堂教学必然要向课外延伸。 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和课后延伸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是地理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环节,包括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两个方面。

1.教师准备阶段

教师在对学生实际以及对生产、生活实际(特别要关注本区域的生产、生活实际)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找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制定教学目标,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重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包括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实施中的活动以及课后延伸的活动)。

2.学生准备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查找资料、开展初步的社会调查和实验,做好上课前的学习准备工作。

(二)课堂实施阶段

地理课堂教学,应重点把握下列五个方面: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态势,启动学生探究的心理需求。一节课中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经常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问题思索,主动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查阅有关图表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必须安排以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处于“愤懑”状态,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否解决问题,而是在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间长短由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深浅灵活确定。

3.启发思维,引导开悟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但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没有达到离开教师自己去探索的水平,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特别是在关键处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开悟。教师的启发引导应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需找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个环节出现障碍,找出清除障碍的关键点,确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及时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把握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思维,从而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

4.建立联系,形成“结构”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方法与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结构。学科结构是理解章节或课时结构的基础,也是明确意义,增强兴趣,探索未知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结构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通过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背景和条件,以及所联系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结构,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迁移运用,实践提高

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具有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实现学习的价值。

(三)课后延伸阶段

鼓励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审视一些问题,评价一些问题,在新情境的应用中提高实践能力,并体会“知识迁移”成功带来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