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政治课高中政治课对学生革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4464 浏览:1090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就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内容丰富,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政治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光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变“填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达到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重点在指导,不包括代替;重在疏导,不在任其自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例如在学习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课最后一个内容“信用工具和外汇”时,教师应投身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表对信用卡,支票的理解。由于这个内容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所以他们纷纷积极发言,同时教师也可以点拨,归纳,解决学生关于外汇知识的疑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构造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之分、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律平等、、信任的关系。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则给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障碍。作为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实施角色转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处、和谐交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这样,学生不会因害怕提问而紧张,担心答错而恐惧。真正从内心把教师当作讨论交流的合作伙伴,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在学习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的因素”中 讲到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不是供求决定?对这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些不同的观点,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师的权威,营造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和颜悦色的解释,和谐的交流,这样以后学生就不会害怕,就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科学发展始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践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的想象;更要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生疑质疑和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不仅是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措施。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大家平等讨论,互相指出不足,可以促使其共同进步。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一旦出现矛盾时,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不休。对于学生中间有一些意见,应追根潮底探究原因。教师千万不要拒绝或加以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智慧火花。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兴趣这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不得质疑学生,应让学生质疑问题,使他们学会先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度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并进而能提出更多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养成质疑问题的习惯,培养善学会问的思维品质、自信心和冒险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造就大批具有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对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二课关于商品价值量的问题,课本对其讲解非常简单,有些学生很好奇:到底怎样衡量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不能按个别人的劳动时间来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针对这些疑问,教师应大胆表扬和鼓励,不要加以否定,不应戳伤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讨论或争论不休,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善学会问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进行扩散提问,突破思维定势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的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个内容讲到维护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那我们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反问学生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通过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懂得逆向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