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4199 浏览:119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制订科学公道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是实现阅读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条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要把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去学习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理解、感悟、揣摩、品味、积累语言,掌握阅读策略与技能;学习和运用语言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换言之,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得言”——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又要使学生“得法”——掌握听说读写的策略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得能”,提高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唯有在这样目标引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不会失去阅读教学的本真,把阅读教学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如何制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呢?

一、突出学段教学特点

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可知,阅读教学目标都是以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课外阅读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具体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学段特点突出,第一、二、三学段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各方面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其他目标如情感、态度、策略、知识等,只是一种渗透。
譬如,在朗读练习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是小学各学段的共同目标,只是学段不同,在能力要求上有所差别: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朗读;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朗读;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朗读。“学习用”、“用”、“能用”,是一个以“学”到“用”再到“会”的过程,体现了各个学段之间相互联系、逐步提升的特点。
又如,理解词句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段是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作用。第三学段是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作用,辨别词语的感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说一说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受其表达效果。教学中,我们要切实把握词句教学的目标要求,即低年级是“了解”词句的意思,途径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重在积累词语;中年级是“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途径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典词典学习词句;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作用,‘辨别’词语的感彩,‘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个逐步提升和拓展的过程。依据年段目标和年段教学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不会出现缺位和越位现象,有利于克服低段教学高段化,高段教学中段化的现象。

二、落实单元练习重点

围绕专题组织单元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突出特点。中高年级单元教材编排思路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以课文的人文价值取向为线索安排课文,这是确定课文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依据;一条是暗线,以语言练习重点项目为核心落实语文能力练习,这是确定单元语文基本功练习目标的依据。
譬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是以“自然异景”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异景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江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其中《观潮》、《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火烧云》是略读课文。单元阅读提示中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根据单元阅读提示,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练习重点:一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策略,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事物的策略。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这两方面的教学目标都要渗透到本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去,设计目标时要按照“精读课文学策略,略读课文用策略;精读课文学技能,略读课文练能力”和“教——扶——放”的教学对策确定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三、捉住课文表达特点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得又得形。这里的“意”是课文的内容与人文价值;这里的“形”是课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物,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文本独特的人文价值和语言形式,尤其要重视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抒发情感等表达方式的学习与运用。教师要通过解读文本,钻研教材,找出课文在语言方面带有规律性和可迁移运用的表达方式,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一般说来,教师解读文本时要捉住以下一些。
一要探讨课文的体裁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课文以体裁上看,有童话、寓言故事、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谣、科学小品、说明文等不同文体,文体不同,思想情感基调就有差别。有的课文情感丰富,人文价值十分突出,如童话、寓言故事、散文、诗歌和部分记叙文,教学目标就要突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捉住重点词句感受思想感情。有的课文重在逻辑推理,印证说明,如科学小品、说明文等,教学中就不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思索,领会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有序的表达策略。
二要探讨文本的结构特点。不同的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也不一样,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课文是“总——分——总”结构,有的是“总——分”结构,有的是“分——总”结构;有的是按事情进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空间和地点的变换来写,有的则采取倒叙的方式……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教学目标中学习和练习表达方式的具体目标就要因文而异。
三要探讨文本的语言特点。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句式变换多样,排比、拟人等修辞方式随处可见,这样的课文就要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譬如《北京亮起来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先容了首都北京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夜景,课文中仅四字词就用了10多个,多处运用了富感染力的比喻句拟人句,是学生了解首都北京,练习感情朗读,感悟、积累语言的好教材。

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目标说到底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目标要接近学生的最近进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具体来说,制订教学目标要做到两点:一是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现有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留意“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教了也不会的”一般不纳入教学目标。
以《北京的春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为例。课文中的教学内容有多个方面:学习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表达策略;比喻方式的运用;课文中详略的处理;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捉住关键词句,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比较阅读,感受表达策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结合学段目标及本课编排意图加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是本单元语文基本功练习重点,如,“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要具体落实,有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单列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据此,可将《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归纳为:品读重点句子,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策略,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进行课堂小练笔。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徐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