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7685 浏览:1297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确定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又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练习没有下功夫,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可以说是经过了非常严格而且密集的练习,然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于是我们不得不思索,不能不探寻一条可以走而且是能走得下去的路。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你能把牛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叫它硬喝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在上课前的一段精美导语,一个时行的词汇,抑或是一个老掉牙了的记忆之初的童话都足以调动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有了这样的一个开始,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精炼幽默的语言,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点头微笑之间的鼓励与肯定等等,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热情饱满的完成阅读任务。
二、调动情感体验。首先是动情的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能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就是真懂了,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解读,一种再创造。其次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在学习《三峡》时,百余字间包罗了万千气象,极致美景,让我们的学生如临其境,叹为观止。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上,我让他们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家乡的美,绘一绘家乡的景。结果有两名同学的《查干湖》写的相当不错。
三、关注基础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以语言的积累,到文本的积累、再到情感的积累,没有哪一点都难谈深层次的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多积累古诗词名句,优秀的文言篇章,精美的现代文句段,以及好的写作策略等等,也是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注重语言探究。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书的另一半。”这也就暗示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必然在对文字的解读上达到了某种心灵的契合。那么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的内容,如何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就都成了读者所要探究的不足。如学生学习《雁门太守行》时,课释说“‘甲光向月金鳞开’有的版本也作‘向日’”,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很轻易地就知道,可是用哪个字更好呢,假如你是作者,你倾向于哪个字?抛出这样的不足之后,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五、重视写作积累。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通过内化、吸收,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以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进展的。不会读书的学生,肯定不会写作文;相反,假如写几句话都为难的学生,他的书又会读得好到哪里呢?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补充,相互推动教学论文的,读与写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鉴戒作家的写作技艺教学论文,如历代文学大家在作品中常用的比较、反衬、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怀、细节描摹、托物言志、以动写静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练习。长此以往,必有可喜的效果。
阅读教学可探讨的不足很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阅读教学的艳阳天毕竟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