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11811 浏览:465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我们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一个教学内容,但在小学阶段,隐藏在文字符号背后的思想、情感、价值仍然不可能被学生轻易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引导介入、指导诵读等等手段,来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深刻体悟文本情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得到个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进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在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进展和提升。简言之,即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和学生凭借教材进入作品描绘的纷繁世界,进入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思维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体现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与熏陶。因此,引导学生深切感悟文本情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教师以教学需要出发,引入、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起、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
语文教材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文本是一个符号世界,固然语文教材较其它学科要更生动形象、更具情感色彩,在特定的情境下诱发的感知,是一种浸润着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境得以巩固,以而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
(一)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由于情感体验的自律特点,课堂心理环境的安全、自由、宽松就成为主体情感得以顺性舒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同等、合作、和谐的师生联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疏朗的氛围中,以而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
(二)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神饱满,洋溢。假如说语文课是“情感课”的话,那么文章是情感的种子,语文教师则是情感传播者。那么教师该怎样恰当的表达情感呢?于漪说:“感动自己。”即要用你的情感去感动学生。
以多媒体展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自主介入,体昧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介入、投入到文本世界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北京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第92、93页。)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感染和陶养,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唤醒和自由的释放,使人性得以自由的舒展,所收获的也是对情感、生命、精神、个性这样一些使人之为人的内涵。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对情感的培养的努力,还仅仅停留在通过对词句段篇的剖析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因此。让学生参于其中的体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情感引导对策,尤其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一)指导诵读。即通过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吟咏,进而展开想象、沉潜思索、咀嚼滋味,引领学生体味作者心境,掌握作者情感世界。
教师要选择诗文中的精品,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例如,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若教师停留于逐词是逐句地解释,学生所获得的就只有一些理性信息:京口和瓜洲只隔了一条江,钟山和瓜洲也不过隔了几道山。春天来了。江南的草木绿了,月亮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去呢?这样就使得诗的韵味全无,不论对诗的理解而言,抑或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如此。
(二)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担当、扮演阅读文本中的某一角色,以我身置换他身,以心换心,直接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并践履其情感过程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其基本的操纵方式大致有两种,即片断表演和课本剧表演。
片断表演是抓取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方面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典型片断,让学生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以我口、我身、我心去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言语、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例如《小猴子下山》中小猴子面对不同的东西时不同的动作,均可进行片断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深入地获取有关动词的正确运用、动作描写的艺术魅力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而且以中能真切细腻地体味动作背后蕴含的内心情感:猴子爬竿体现的是猴子的顽皮,黑熊踩木球体现的是黑熊的粗笨;小猴子看到玉米、西瓜、小兔子时感情的变化;等等。比之教师的浅析,学生的这种角色进入所获得的体验更丰富,更深切。
课本剧表演是指经师生的理解、创作将文本改编为剧本,再由学生或者师生共同上演全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子的新装》等人物形象少而鲜明、情节集中、言语动作性强的作品,上演课本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体验策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为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动着,并设身处地地休体验着他所创造的人物的情感,而且化身为剧中的人物,经历着人物的情感,亲历着人物的生命与人生体验。这种角色的转换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角色进入,正因如此,学生作为表演所获得的内心体验才更鲜明、更强烈、更深刻。

三、搭建平台,抒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体现的平台,借助言语、文字等手段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得以抒发和展现。由于阅读过程本是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相统一的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全程阅读。
(一)言语抒怀。这是借助口头言语来抒发读者所体验到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情感外化策略。主要包括个体发言、对话讨论、集体辨论等,也包括朗读和朗诵。这些都是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作为情感表达方式,它们主要是指读者在文本理解之后的整体性的情感流与评述。
(二)文字迁移。即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文章的形式加以抒发。一般来讲,这种策略在阅读课堂内形成,却多在阅读课堂外实施。例如在教授《故乡的榕树》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本文的作者,当你跨过罗湖关飞回故乡时,又见到你故乡的大榕树,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生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而且拓展了情感体验领域。
同阅读课堂之内的即时口头表达相比,课堂之外的文字写作时空更加自由,思维的加工变得更加细腻、严密,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细腻,更具理性高度,其个性化色彩也更加浓郁。因此,读后感之类的写作也应倡导。只是要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可以重内容而轻形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l版
[2]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