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新语文课堂教学观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3840 浏览:99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主渠道,其情况教学论文如何,直接联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处理好继续与革新教学论文的联系;继续转换角色,营造氛围,处理好师生联系;发挥两个主动性,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加强指导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笔者想就此不足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做些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以形带动以实促动导学
随着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深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已不仅仅是单一的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一般的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自主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以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用科学的进展观,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及诸方面进展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首先,教师要发挥导学作用,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给中国教育不断带来惊喜。但由于熟悉和实践上的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课程标准夸大,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因此,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
如在教现代诗《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徐志摩在离开康桥时心情是怎样的?”,我便问他:徐志摩心情如何?学生说:“很留恋”,学生回答后,我再问:以文中哪一节诗能看出,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其他学生介入评价。一学生捉住“轻轻”这个词来感受,我引导说:那你就轻轻的读一读吧!又如:学生读课文时,发现有一节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赞美之情。我顺势而导:“赞美”是什么感觉?以“赞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带着“赞美”的情感读一读吗?这样课堂教学既没有失控于学生,又没有教师的牵强附会,课堂教学氛围也非常和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感感悟,情感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我在教《七颗》一课时,师生凭借教材体验角境:扮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续编故事,整合了三套教学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凸显了课文的情感价值,突出了本单元的专题——爱的教育。以而让学生感悟爱心的巨大气力,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关爱,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上风,首先是在班级管理中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介入班级管理,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的进展目标,以而达到预期的高度。而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别,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身价值。以而更有效地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进展。
其次,要积极构建互动合作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提倡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变单一型学习为多向型学习,进行多向的立体交流,以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目的。“互动”意味着人人介入,意味着同等对话,意味着合作的作用,更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同等的精神交流。学生同伴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师生双方的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互为补充。在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索,共同经历生命课堂中的经验和知识体验和情感,达到共享、共进、共进展,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展。交往昭示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作用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的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例如:在教《松树金龟子》一课时,通过师生的互动,我知道了动物界中金龟子是通过唱歌来吸引异性的,也进一步明白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这也让我联想到了知了,增加了我的知识。另外,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同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进展的推动教学论文者。
又如:生本互动。学生在进入课题情景后,进一步与文本材料的对话。教师作为协助者,引导他们成为文本中的一个角色,在文本情景中创造性地学习。东方市民族中学王老师的《天子的新装》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穿上新装的情景,这可以让学生又加深了这种体验和感受。东方市八所中学张老师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角色转换,每个孩子都成了一个小小导游,带领同学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也感受到了奉献的欢快。
再次,用好教材,以形带动;开展活动,以实促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以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布满时代气味。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走进课本,走进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特点,促使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比如:在教《端午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地方风俗,感受民俗文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搜集的海南民俗风情或是传统节日的图片,如海南军坡节、东坡节、欢乐节等,让学生随着图片的播放大声说出所熟悉的传统节日的名称,同时让学生谈谈这些节日的特点,这样教学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更深刻。
实践与综合运用是《课程标准》中夸大的内容。陈金明先生在首届“中语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
赛开幕式上曾提出:“任何工具使用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相关知识的指点,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练习,离不开学习者自身运用工具的实践。这一点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同样是重要的。”在七年级教材中也开设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单元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以此为基础,依据《课标》的精神,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不足,进展学生解决不足的能力。比如在教《走进图书馆》(七年级上册语文实践活动课)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自家里或到四周的图书馆去参观调查,看看自己熟悉了那些书籍,并制作小卡片查找前几个单元中名家的作品,如鲁迅、艾青、沈以文等的作品,看哪个组先查到三本,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汇报,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能感悟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将留意力和思维都投入到课堂之中。
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而把这些理念变成教学行为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实践过程。假如我们大家都自觉地、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课改实验中,他日必将有散发出让人激动心弦的成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布满希望,我们的未来也就会布满希望!
参考文献
[1]陈爱宓《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与不足解决教学》.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陈春鸿《教育是知识革新教学论文、传播和运用的基地》.
[4]崔峦《捉住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机遇大力改善习作教学》.
[5]李莉莉《语文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诌议》.
[6]李才进《关于语文学科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一些设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