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19285 浏览:833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联系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假如阅读教学中,面对教材均匀用力,往往教者是费心费力,学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找准阅读切入点,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题眼切入

有的课文的题眼,正是理解文章的切入点。教学时,由题眼辐射开去,能巧妙自然地贯通全文。如苏教版五上第十课《嫦娥奔月》中的“奔月”即为题眼,可由其切入依次展开。谁奔月?(嫦娥)为什么奔?(为使百姓不受苦)怎么奔?《飘飘悠悠,越飞越高,直飞月亮》奔月之后如何?(乡亲思念,摆祭遥祝,企盼团圆)这样紧扣“奔月”读讲展开,整堂课自然紧凑严密、层次清楚,效果明显。

二、以起始句切入

有些课文的起始句,即为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假如由其切入,课堂教学就会形成破竹之势,一贯到底。如苏教版五上第十八课《莫高窟》的第一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捉住这一起始句,扣住“一颗明珠”讲解,全课就会顺势直下——
课文以哪几个方面具体描述莫高窟是“一颗明珠”?
1、地理位置独特。捉住“像蜂窝式的排列、断崖绝壁”等词语,想象莫高窟雄伟壮观的全貌。2、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捉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等词语来理解。3、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捉住“宏伟瑰丽、成千上百”等词语感受莫高窟那精妙绝伦的艺术。

4、莫高窟还有一个藏经阁。以种类和数量两方面来说明。

学生在了解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再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进行反复朗读,品位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就会加深莫高窟是“一颗明珠”的印象。

三、以过渡句切入

有些课文的过渡句不仅使上下文连贯地承接起来,而且对前后两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的提示。由此切入,就能方便、快捷地突出重点,关联全文。
如苏教版五下第十三课《秦兵马俑》一文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全文十一节,其中重点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以两方面先容了秦兵马俑的特点,其间用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巧妙过渡逐一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学中,先让体感知课文,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即二至十自然段。接着问学生这部分内容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由此感受过渡段在全文结构上的勾连作用和在内容上的概括作用,感受兵马俑的这一民族艺术的特点,感悟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以结束句切入

有些课文结尾的总结句具有概括内容、画龙点晴的妙用,往往成为理解课文的关键。由此切入,逆返全文,教学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苏教版六上第十课《生命的林子》一文,以“是的,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阔别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阔别森林”作结束语。
为什么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阔别社会这个群体呢?以不足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探究不足的答案——文中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谁?(玄奘)刚开始是如何打算?(决定离开法门寺,去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为什么?(自觉难以出人头地)法门寺是怎样的寺院?(名寺)哪些词语表明该寺是名寺?(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高僧济济)方丈是如何让玄奘转变主意的?(方丈带玄奘看了两片林子:一片林子中的树木只能做薪柴,而另一片林子的树木颗颗都可能成为栋梁。方丈循循善诱,巧妙设喻,让玄奘明白事理)
如上所叙,学生能正确快速感知文意,掌握道理,课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教师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灵活运用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江苏省阜宁县三灶镇东湾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