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浅识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2883 浏览:1543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式课堂探讨
语文与人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成为开放的系统。顾黄初教授也谈过:“要谋求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提高,总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封的教室里,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以这种孤立、封闭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开放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是“就课论课”,就学习课文而学习课文,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孤立的学问而探讨,这样让学生实际获得的不过是一些书本上的论述而已,并不能运用,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以书本之外看课文,把语文教学以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孤立的论述探讨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单纯的课文知识与语文知识系统联系起来,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练习场地、交流场地。通过课文的“例子”作用,结合学生实际,使课文内外的知识与思想相连接,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更是语文的运用能力、文学的欣赏能力及丰富的思想熟悉,以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开放的系统,冲破课文的藩篱,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执教《人类的语言》之前,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影视作品欣赏和社会用语调查,收集变化无穷的语言现象的例子。课堂上在讲析人类语言的特点“在于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作用”时,我让学生发表自己发现的变化无穷的语言现象,结果学生探讨得非常激烈,列举了很多非常出色的语言事例。有列举“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词序变化产生的哲理意境;有把“有人无事做”变化成“有事无人做”,具有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作用;也有把“不可随处小便”化为“小处不可随便”,表达的意境变得很开阔。这些语言实例有的触及文学欣赏,有的体现了生活情趣,有的更能反映出深刻的社会作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积累知识,更得到语言的实际练习,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及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为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把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意识,使人觉得课堂不再是孤立的54平方米的空间和二三页的课文,而是开放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知识集散地。

二、课堂是知识和思想的交流

有人曾说过:交换两个苹果,每人得到的还只是一个苹果;而交换两种思想,每个人则会拥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交流的重要量,而在教学中尤该如此。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独白”式教育要走向“对话”式教育。“对话”式教育的本质是同等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熟悉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向学生强行灌输自己的意志。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的接受作用,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甚至创造作用,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推动教学论文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所以,教师应尽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同等、轻松、活泼、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获得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见解。
笔者在教学《背影》时,以往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浅析课文,然后想方想法得出“父子情深”的结论,但学生却明显地并不能真正领会。在看了《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中的一则案例之后,我受到启发,预先布置一个作业给学生:留心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专心感受,看有什么发现,然后以小练笔的形式在班上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学《背影》时,学生便有了生活体验,探讨很积极,更深入。学生以家庭背景、“父亲”的压力、“父亲”的心境、“我”的心情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看法,互相交流,不断深入。之后教师也介入其中,结合当时社会、家庭背景,发表了更为全面的思想见解。学生因教师的学识水平、生活体验比他们广博深厚而信服。由于彼此是同等的,学生是积极地引入教师的观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理解自然更深刻。

三、向课外知识和现实生活延伸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与现实脱节,课文成了说理的工具及教学的全部内容,语文知识及文意往往以论述的形式高高在上,教师用自己的权威让学生以虔诚的心理囫囵吞枣地接受,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并未有任何现实作用。这种脱离致使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有把课堂以“四壁合围的教室”以及“有限的课本”中解脱出来,面向学生实际,伸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学生才会感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才会有“用武之地”。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中的一个观点,就是逐渐淡化学科概念,淡化传统的课堂观念。由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语文仅是单纯地以断文识字为主要内容,教师主宰着知识,主宰着课堂,45分钟的课堂很好规划。而开放的教学观念则要求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气力,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索、灵感、兴致介入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和课外的生活联系起来,甚至于直接延伸到课外实践,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样的课,也许比不上传统“独白”式的教学更像一节“课”,但学生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更加丰富。
在教学《敬畏生命》时,假如单纯地浅析讲解生命的本质、作用,七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生命意识,很难产生对生命敬畏的感情。笔者让学生专心观察了小草的萌发,上网查找了很多植物传播生命的方式,还看了蝴蝶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变化的录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生命的规律、执着和伟大,再学习课文时,学生已初步有了对生命的感受,对课文的生命意识的领悟也就较为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关于生命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以封闭走向开放,是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必然走势,只有创造一种师生互动、同等交流的学习氛围,把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辐射向丰富综合的学科,以狭小的教室延伸向广阔的生活世界,以教师的“独白”表演走向与学生的同等对话,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中的开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