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30460 浏览:1428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文是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学习古诗文,传播古诗文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于学生了解中华古文明,接受古文化,对于历史文化的继续和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本编选了大量古诗文。这些古诗文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想象奇特、体现力强。通过这些古诗文教学,可以教育陶冶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古诗文教学主要是把学生引入诗文的意境,以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感染以收到古诗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假如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停滞在古诗文教学之外或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之上,便不易达到教学目的。多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尝试,总结出了一些粗浅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对古诗文的领会不足。我以为,教师应先进入古诗文的意境,以中受到感染,这样你才能与作者一起产生共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是具备了感染学生的最最少的条件。所以,我在教学每一篇古文之前,都要反复朗读,以文字上感受感受古诗文的感情,以形象中想象作者的志趣,不知不觉中我已融入古诗文的情景之中了。例如,我在教杜牧的《清明》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销魂”时,我似乎看到了在烟雨纷飞的清明时节,扫墓的人们在祭扫完毕后,披着细雨,怀着悲伤的感情,低着头,在泥泞的道路上慢慢地前行。备课时,我已先画好一幅想象中的画,现在,我把它取出挂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到诗中人物形象。然后提问:“古诗中的人物情绪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销魂”。这样,便可以把古诗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我觉得这样做,轻易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意境,使学生、教师、作品、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其次,是通过作品时代背景的先容,帮助学生领会诗意,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意境。如讲杜甫的《春望》时,先让学生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爱国。他在长安的十多年里,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并被安禄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这首诗写他在长安所感。全诗短短的四十个字,却将安史之乱时都城的残破、时局的险恶、生命的危难、个人的忧伤十分形象地写了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以现实主义精神去理解那个时代,去理解杜甫。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同诗人感情相互一致,诗人所达到的意境,学生同样也能达到。
第三,通过古诗文的形象,把作品的思想导入诗的意境。诗同样是以形象表达感情的。这一点对同学们能否进入诗的意境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假如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作品,不能进入作品意境,那便什么也得不到。如我在讲《军行》一文时,一开始就这样启发学生:“将军刚刚要跨上战马的时候,战斗就怎么样了”?学生很快就回答说:“一会儿战斗就结束了。”接着,我便解释“月色寒”一是表示战场上只剩下清冷的月亮,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战场的荒凉,了解守边将士的辛劳。我们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感受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胜利结束的情景,古诗形象地把将军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意志风采描写了出来。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城头铁鼓”和“匣里金刀”既体现了战斗的激烈,又反映了战斗的神速,更体现了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描写得真是绘声绘色。这是一篇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读着诗句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广阔的战场上,冷月高悬,守边将士精神振奋,将军骑上战马,以容出战。接着挥刀杀敌,然后收兵藏刀,作品中涉及的这些场面,使学生受到了感染。这不仅是一首古诗文,它还是一部激昂的战争史诗。
第四,讲解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诗的语言是十分精炼的,一个字就有十分深刻的含义。如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当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在全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让人感觉到布满生机活力的江南美景,更让人线人一新,去除了诗人的无穷烦恼,对生活布满了希望。再如讲张继的《枫桥夜泊》时,突出一个“愁”字。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的“愁”是游子的愁情,诗人体现这种绵绵愁思而散发出来的声色感俱全的策略,充分调动了自己以往的审美感受。于是这种缠绵愁思,逐渐与西沉的残月、凄厉的鸦啼,寒冷的秋霜,孤独的江枫,闪烁的渔火,冷清的荒郊古刹,以及凄清残寂的寒夜中传来的寒山寺的钟声等这些最轻易引起客子愁情的“象”融合为一。通过诗中的“残月、啼鸟、浓霜、客船、江枫、渔火”等重点的词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以字面上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唐代的杜牧的诗《山行》,一句“霜叶红于仲春花”让其千百年来成为千古传唱,一个“红”字让萧瑟的秋天布满生机与活力,读罢此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水图卷,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总的说来,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即是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扩大想象力,使学生的眼睛不受文字的约束,感觉不受教师的限制,而能够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受。假如学生见到听到感受到教师指定的事物,那么学生一定会进入诗的意境,对诗意有所感受,读起来再也不是味如嚼蜡。因此,教师要深入感受诗味,启发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和感觉,这样,古诗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阜宁县新沟镇南湾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