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技术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0370 浏览:1359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前言
思维导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90年始引入我国。由于其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使得思维导图自引入我国以后便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也发现了思维导图潜在的教育价值,开始将思维导图引入教育教学,与具体的课程进行结合,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多媒体的思维导图是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的概念,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对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进行强化,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基于多媒体的思维导国由于其直观、形象和知识可视化的特点,使得它的运用领域更适合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学习者。

二、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形思维的有效工具,它采用图文并貌的方式,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思维。以中心主题和关键词的方式将整个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是一个由中心出发,有多个分支的放射形图形。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放射性。思维导图它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以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入手,随着探讨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所以,具有发散性的特点是思维导图的第一个特点。
其二,直观形象性。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将复杂的知识系统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并且它在帮助理清思维的过程中还穿插使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增强理解和记忆。
其三,多元化。思维导图灵活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体现方式,包括图片、符号、线条、色彩、数字等,通过将不同体现方式的有效结合,更好地将思维的延伸和进展体现出来。
其四。立体关联性。我们记笔记是二维的。而思维导图则夸大以立体方式思索,利用多维度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将知识系统不断扩展和延伸,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
其五,个性化。思维导图夸大具有个人色彩,是具有个性的,它没有固定的方式,形式活泼。它根据创作者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人制作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个性化特点。

三、思维导图推动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上风浅析

1、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清楚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浅显。他们思维特点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比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于理解或者难于以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以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系统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楚地体现出来,以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出课文主要结构和层次。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以整体上浅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等。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熟悉和理解,以而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对中心词和关键词语的多媒体强化,有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是以中心词为基点,以关键词为节点逐步扩散连接的。这些中心词和关键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中心词和关键词的概括性比较强,过于抽象而使得学生难于理解。基于多媒体的思维导图使用超链接的方式整合大量的学习资源对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词强化,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上更好地记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夸大思维的发散性,它按照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以想象和联想为。由一个点出发就可以引出无数的分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浅析不足、解决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有利于凝聚学生的留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采用多元化的体现形式,它的结构活泼、色彩丰富。基于多媒体技术上的思维导图更是穿插了大量的音、视频和图片,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留意力轻易分散转移,所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上课,以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形式活泼的课程结构图来呈现课文的内容,能够充分地凝聚学生的课堂留意力,以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方式浅析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温习过程中等等,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一个由教师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展示、强化、理解的过程。它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三个过程:教师——思维导图——学生。思维导图由教师制作,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进展思维的方式和事物产生、进展、消失的逻辑顺序将思维导图逐步展开,这其中在课堂教学思维导图逐步展开的过程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展示,强化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最后课程完成以后,在学生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收集资源、整合资源、制作导图、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探讨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这也体现了新时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五、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的设计案例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石头书》为例来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石头书》这篇课文整体上比较抽象,由于化石对小学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接触过的,他们感到比较陌生。
图1是课文《石头书》的整体思维导图,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很清楚明确地知道课文的主要结构、主要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课程学习之前展示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对整篇课文的主要结构有了清楚明确的熟悉。然后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思维导图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一步步逐渐呈现的。例如:首先呈现《石头书》中石头就是书这个关键词,然后启发学生的思维,谁说的石头就是书,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对谁说的等等。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将思维导图所呈现的课程内容一步步展开。接着第二个关键词:石头为什么是书,在这个部分又继续思维扩散为两点:一个是石头书上面有“字”,一个是石头书上面有画。然后继续启发学生的思维,石头书上面有哪些字?石头书上有哪些画?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又说明了什么?最后的一个关键词:石头书的用处。
石头书有哪些有处?而这些用处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逐步呈现到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思维导图,然后在以整体的结构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浅析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楚、明确课文的主要结构、层次和作用。
在思维导图呈现的过程中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超链接的方式连接学习资源,对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句和内容进行强化和扩展。例如:第一部分中的地质侦探员,第二部分中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还有化石的概念等等。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学习资源与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进行连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对关键词或关键内容进行多媒体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图2是地质侦探员这个关键词的资源连接,这里面包括对地质侦探员的先容,关于地质探测员工作和探讨的图片、视频资料,还包括一些相关网站上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最后还引入考古学家和地震学家两个相关的概念。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一个过程主要是练习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笔记,利用比较形象性的图画、符号、线条等手绘思维导图。当然,这个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并且教师应该事先向学生先容思维导图的画法和制作步骤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深记忆和理解。
六、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形式活泼,易于掌握,并且以扩散思维的方式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思维导图,有效地将思维导图与课程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全面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有一个越来越好的进展远景。
[编辑:昌曙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