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点亮信息技术复习课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27139 浏览:121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阐述思维导图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和知识梳理之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以思维导图驱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对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复习教学
思维导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厘清思维的脉络,掌握知识体系,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知识的迁移。基于思维导图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笔者就它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的应用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复习课的问题分析

在复习课上学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一是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教师也觉得复习课“没味道”“难上”,无非是“讲练—讲练”的重复过程。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探索

在对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有效教学模式:目标导向→知识梳理→疑点点拨→过关训练→反馈归纳。现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1.问题导入,目标导向

作为复习课,笔者为了能迅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采用直接导入本课主题的方法:播放一个动画作品,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找出“女孩突然出现”“小鸟身体时有时无”“撑伞的人重复运动”等问题。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分别对应动画中的哪些知识技能点?学生开始思考问题,注意力集中到对课题的学习,通过这一环节引出思维导图。

2.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首先,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学生拿到“图”后,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效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也读不明白“图”所传达的完整意思,找不着头绪。所以,我先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第一步,找到中心主题“动画制作”,第二步,确定由主题联想到的第一层子概念,以及由第一层联想到的第二层子概念……第三步,通过关键字认识各层级概念间的关系。

3.反馈纠正,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教学辅助系统获取学生练习情况结果,掌握易错题的分布情况,对错误集中的题目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例如,第3题发现“load”场景中没有树木动画,请修正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分析不出错误的原因,但从技术操作层面分析无非是调整下图层的顺序。学生解决不了,说明对“层”这一模块知识还存在认知漏洞。笔者继续调出导图,在“层”知识块下引出“图层顺序调整”子层,并在旁边直接写上“测试显示不出问题”(见图),继而导图又得到补充完善。

“层”模块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运用于复习课中的教学思考

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对这种新的授课模式及记笔记的方式很感兴趣,而且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感觉颇为有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熟练掌握各类工具操作,而面对问题情境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只能够凭猜测或者尝试。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时候没有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机械地记忆了某些概念、操作步骤,这些东西在头脑中只是一些无序排列的符号,不能形成系统的、有意义的认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将学过的知识及时地总结,形成有序结构,从而找到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在运用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并且从中可以“创造”新的知识。
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还有助于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随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相信思维导图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采纳,成为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一大利器,成为驱动思维的引擎。
参考文献: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廉飞.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新西部,2012(11).
[3]何赛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9(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