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朗读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3327 浏览:106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个体朗读,即是给学生一个体现的机会。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体现欲是比较强的,老师给他们机会,以而能使他们在自己的琅琅读书声中体现自己,他们大多都会尽力读得最好。读的人朗读水平得到提高,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听者情感受到感染,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心灵受到点拨而生喜悦、忧愁、悲哀、兴奋等各种感情,使广大听读学生对作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产生喜爱心理,以而想进一步探究而去认真听课,听取老师下一步的浅析。
第二,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深刻细致地了解课文的每一个字、词、句,每一个细节描写。假如只是浏览默读,就只能是整体把握,粗粗略略,而且还很轻易走神,漏字漏句,记不完整。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精品,是需要学生精读的,而要精读,最好能朗朗上口地朗读,朗读可以使人的视觉神经紧张起来,逐字逐句细看才不至于读错,以而熟悉文章所写的每个字,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第三,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在我国,不管是今天还是今后,作用是越来越重要。讲好普通话是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的,中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所以,让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并很好地朗读课文,就是对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最佳练习,同时也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能力的锻炼,可谓是一举两得。
除了要熟悉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量外,在教学中还需要留意运用正确的策略。朗读得法,质量才会提高,课堂才能添光加彩,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第一,注重范读。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放录音,或是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范读不宜过多,最好是开头一两段。
第二,朗读时间、朗读内容要适可而止。朗读时间最好是在开讲课文前十几分钟,切不可一读再读占据大部分时间。朗读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文辞优美的散文、记叙文宜用朗读教学,如朱自清的《春》、《背影》;戏剧类也宜用,如《威尼斯商人》;诗歌类也适合反复朗读,如《天上的市井》;还有课文所选的古代诗词,更须反复吟诵。
第三,朗读策略要灵活多变,有齐读、个体读、分组读、对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全班的齐读,固然声音响亮,看似“壮观”,但往往会降低学生体现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只动嘴巴,没有声音的“南郭先生”。但并不是说都不用齐读法,简短的诗歌还是适合齐读的。而个体读,是叫学生轮流读,最好是分段读,每人几段,分配来读。戏剧、有较多对话的记叙文适合对读,分角色朗读。
第四,对朗读的内容,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诸如速度、读音、感情、停顿等方向。学生读后,教师不要忘了点评。不管他们读得如何,都要先加以激励表扬,多说一些赞美的话,如“有进步了”、“声音很洪亮”、“咬音很正确”、“感情把握恰当”等等之类的评语还是必要的,然后就是指有缺点,提出要求。这样就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正确地运用朗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我曾深有感受。我曾多次教初一年级语文,开始,请学生起来朗读,大部分都噤若寒蝉,或读得连他们自己都听不到,或是读得固然大声,但却是在“唱读”,由于在小学时,他们都齐读惯了,所以就是这样的效果。我不断地给他们进行范读,并不时放课文朗读磁带,并激励他们大胆地读。以这以后,我发现在早读课上,教室里传出很热闹的读书声,不再是稀稀落落的读书声了。语文课上一说要同学朗读,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这样,体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由此对课文内容、词语有了较好的掌握,印象加深,考试成绩也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朗读作用、朗读策略的一点熟悉,各位以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妨试试朗读教学,相信会有所收获。
(责编雷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