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5249 浏览:15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精粹,包容了自然、建筑、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布满艺术美的学科。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寄予了作家健康高雅的审美品质。而所谓的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捉语文中的各种美,在个性化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这种感受再不断积累,成为经验,产生观点,以而形成主观的审美趣味。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科丰富的审美资源进行美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就此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

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通过反复诵读使文中的语言富有色彩,以而领会文章的美。在教学《三峡》时,笔者让学生反复的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并且还指导学生体味:“素湍绿潭”“清荣俊茂”“飞漱期间”这几个词的妙用,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的秀丽景色,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很多趣味”的感叹。再比如,在讲授《春》一文中,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吟春的诗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再现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人勤春早图”,以而激起学生的爱美之情,接着再进一步诱导学生洞开自己的心扉,以强烈的情感课内构筑的情感世界,尽量把作者物态化的审美体验再度还原出来: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这也唤起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感情,使学生领略到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以及景色之美与人的思想感情沟通、融合。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美

以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审美活动更需要兴趣。审美兴趣是审美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推动力,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以为,应设境传情,调动气氛。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先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典故入手,大力铺垫,渲染荷花的高贵品格,接着展示了一幅荷花图,让学生对于荷花有一个静态的感知,随后用教学手段放映一段优美的荷花片断图像,给学生一个动态的感官刺激。由于色彩、线条将优美的词句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事物,学生们真切的感知到了作者所描绘的荷花美景,以致在朗读课文时不断浮现出客观事物的表象,他们带着对自然美的热切憧憬和对荷花的再观察、再欣赏的浓厚兴趣,进入课文的境界。

三、唤起想象让学生感悟美

巧设情景,可激发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探究、去感悟美。感悟作为审美的出发点,理解作为审美的熟悉性因素,它们的载体,展现形态的则是想象。感悟在生理上,理解在逻辑程序里,都是常数,正是想象才使它们成了变数。想象是把某些经验,体验的东西提出来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期待。无论是产生想象的契机还是想象本身的过程,它的根源都是现实情境。所以培养审美想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回忆,激活曾经的亲身体验和以影视、生活中见闻的感受,以而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以想象真实的东西到真实的想象东西,翱翔于审美的精神世界。
在《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早进入情境,欣赏和品位身残志坚的海伦身上熠熠闪光的人性美,精神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闭上双眼,用双手捂住耳朵,努力不让自己看到听到,并且默不做声。这样一直持续到我喊停为止。两分钟后我让他们放下手,睁开眼睛,谈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自己仿佛听到心脏跳动、血液奔流的声音,黑暗袭来感到恐惧孤独,开始胡思乱想,有的还偷偷的睁开了眼睛、放下了手。然后我向他们先容了海伦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阴暗无声的世界中,她的内心世界会呈现怎样的风景呢?带着好奇和期待,学生开始阅读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面部表情流露出惊奇与敬佩。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谈到了参加户外运动的海伦让他们惊奇;进行艺术审美活动的海伦让他们惊奇;战胜黑暗无声世界,让心灵布满阳光的海伦让他们惊奇。而惊奇之后则是无穷的崇敬与激动。以学生探讨的话语和表情中,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审美愉悦。

四、引导学生比较中鉴赏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的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比较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比较,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老王》一课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其特点我采取了比较的策略教学,将“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与“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在门口。”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两个句子的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便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所体现出的美:平静中有,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善良的一面。

五、把握好每个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指学生对蕴涵在语文中的各种美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它贯串于审美过程的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也是一种成果。它使想象装上翅膀,趋向理解,化为感知。字里行间蕴涵感情的词句段触动学生的审美感知,然后学生调动已有的情感经验,联系文本,进行移情,驱动想象去体味此情此景,便创造出了个性化的主观审美感受。笔者在讲授《背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以“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怀的音乐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上台口头表述:我读《背影》,要求联系自己与亲人的生活实际,有些学生讲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无理取闹导致父母伤心时,情不自禁,泣不成声。由此可见,把握好感知、想象、理解每个审美因素的培养,留意自己亲历或旁视的情感体验,不断积累,审美情感自然会有所提升。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总之,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的音符,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留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能很好的感知大自然中的美,以而去追求美、创造美。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领悟美的精神,激发体现美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为一个健康、全面、和谐进展的完全之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