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思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理性思辨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3694 浏览:1560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高校已经把社团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翼。知识通过社团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高校应当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加强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理性思辨
1674-9324(2013)45-0006-03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风养成的重要教育载体。社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大学生成长、自我锻炼和提升的第二个舞台。社团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多种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种形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被提上日程,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高校处于特殊的位置,深入地分析社团的现状,客观评价社团对大学生成人、成才和成功教育的重要影响力实为必要。

一、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定位

(一)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的舞台

大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充裕的课外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或兴趣特长,充实大学生活的同时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具有开放性、非强制性,志趣相投的大学生通过社团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或科技活动等自由发挥才干,以社团为跳板,使兴趣爱好的培养具备肥沃的土壤。

(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睿智发展的舞台

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接受知识渠道的途径多种多样。社团成员集思广益,思维更加广阔,打破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并不断付诸行动。这有益于启迪和活跃大学生的思维,激励大胆创新创造。

(三)提高学生办事效率——能力发展的舞台

传统的教育多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社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营造属于自己的舞台,为实践提供多方面的切入点,涉及的范围较广,接触的人比较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四)开发学生思想情感——情商发展的舞台

学生社团有利于开发情商,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传统教育方式多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培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生活,从而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缺乏。学生社团为大部分交际能力差、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的大学生提供了契机,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促使其完整人格的养成,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

(五)建立学生精神家园——心灵依靠的舞台

社团为自我意识高涨的大学生创设了归属感。“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敏感、脆弱,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不良情绪累积还会转化为长期压抑的心境。学生社团作为自由团体,成员之间没有固定的交往模式,几乎没有个人利益的冲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轻松,更容易在群体中被接纳和帮助。同时,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利于创建一个心灵栖息的港湾。
社团的发展与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英美国家很多学校早已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社团,英美的高等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团,社团在大学生活才开始正常发展。如今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深刻认识和客观评价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明确社团未来发展方向实为必要。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一)内容缺乏创新,质量水平低下

1.缺乏明确目标导向。明确的目标能把我们导向理想的彼岸。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整体缺乏具体、清晰的目标,没有一定的计划与组织,团队整体性和凝聚力相对较弱,社团成员多是盲目完成任务,不能出色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
2.缺乏科学长效指导。科学指导是落实高校社团发展的基本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找准指导社团的着力点,是领导高校按照科学发展观抓社团建设,提高社团综合质量的方法。高校社团多是以学生为主导,缺乏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直接导致社团进步和成长的空间受限。
3.缺乏美感和艺术感。美感和艺术感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和活力。由于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活动会让成员疲惫和丧失兴趣,高校社团的各项活动需要从美感的角度审视和设计,一切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宗旨和最终目标。
4.缺乏知识文化底蕴。学校应该时时处处都有文化的根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社团承载着文化意识和文化使命、文化的眼光和文化的视角。文化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然而很多高校社团缺少文化底蕴,致使社团活动内容创新性不够。

(二)内部管理松散,成员稳定性差

1.领导者缺乏全面的管理能力。高校社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团队中成员互相学习、交流,增强综合实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社团知名度。但大多数社团学生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低,例如资金的分配,场地的安排都需要能力的发挥。管理者自控能力差,缺乏社团管理的经验,工作拖拖拉拉,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对团队成员要求松散,尚无严格的制度维持社团的整体发展趋势。
2.社团成员流动快,稳定性差。高校学生社团的弊端之一就是组织缺乏合理性。大一、大二人数多,大三、大四学生都忙于学习和工作,无暇顾及社团内部活动,纷纷选择退出社团,导致社团中高年级学生的比例逐年降低,缺乏经验和能力的骨干人才流失,领导层低年级化,使得工作的进度也越来越慢,工作效率也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一个社团的正常发展。

(三)外部空间不足,活动资源有限

1.社团同质化严重,缺乏社团间的合作。高校大部分社团停留在组织表层活动的阶段,诸如播放电影、举办讲座之类的表层活动,易于组织、吸引力强,也是活跃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目前很多的社团活动却把精力集中在这些表层上,难免造成社团同质化问题严重。加上社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明显缺乏交流与合作,致使工作时常出现时间和地点的冲突,而使某些活动不能正常进行。长此下去,社团难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定位,社团发展也终将陷入困境。

2.社团内部资金短缺。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社团资金短缺,物质条件较差。社团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费、赞助费,较大型社团会员费当然可观,但对于众多的中小社团会员费实在“羞见公婆”;很多社团发展资金依赖于拉赞助,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精力有限,拉赞助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基本的如音响设备短缺,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
3.领导者缺乏一定商业头脑。高校社团的领导者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商业细胞,缺乏经营理念,对资金的掌控缺乏足够的经验,不能合理和高效地运用已有资源并实现利益最大化。社团活动仅仅挤在校园内部这个小空间内,缺少进行校际联合意识与社会相结合的意识,当然也就难以利用社会这个大的资源仓库。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它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和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重要作用。高校一方面应坚持正确的导向,发挥高校团学组织在学生社团维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高校学生社团弘扬维稳的先进社团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以维稳为重要内容的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确把握社团活动的政治方向,开辟维稳教育新阵地。同时,应规范社团发展,强化社团制度建设,健全社团管理制度,完善社团内部制度,建立完善的情报信息收集机制。当然高校还应加强社团组织建设,促进社团均衡发展,推动社团科学发展,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维稳功能的科学发展和有效实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