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数学课数学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两个关键点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6975 浏览:217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抓住科学设疑和变式训练的关键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设疑;变式训练
1992-7711(2013)14-064-1

一、抓住课堂设疑的关键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运用课堂设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高强度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为教师的讲授提供顺利进行的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迅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集合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平淡无奇地单纯讲解,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简单而且枯燥,就会使课堂充满心浮气躁的负面学习氛围。然而,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教学智慧,及时切入问题,将常见的重难点问题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来,就会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认知的兴趣。比如提问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一眼识别?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的,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2.运用课堂设疑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科学家牛顿通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现了地心引力;阿基米德通过“人为什么在水中会浮起来?”发现了浮力原理;爱因斯坦通过“时钟为什么会变慢?长度为什么会缩短?”发现了相对论。由此可见,凡有建树的科学家都是从提问开始的。在数学课堂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也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实践表明,课堂设疑不仅能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通过挖掘问题,思考问题,进一步自主地探索未知的秘密。比如,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果教学时能结合实例不断追问学生,此函数是幂函数还是指数函数?确定吗?为什么?……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不断追问开始自我怀疑,产生问题意识。接着,学生会开展积极的思辨活动:为什么这个函数是幂函数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那个函数是指数函数而不是幂函数?在主动性的比较鉴别中,学生会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知,并初步培养了数学的问题意识。
3.运用课堂设疑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高中的立体几何学习中,常常会碰到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学生往往是刚刚学会了解了一道题,对下一道题又不知从何做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只重视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没有反复强调根本原则。于是,就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学生没有把知识活学活用,对基本定义理解不够深刻.只知道机械地添加辅助线,却不深究为什么在这里添加辅助线,而不是在别处添加。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类似的问题不断提问学生,这道题目需不需要辅助线?为什么?根据哪条定义,哪个定理?为什么在这里添加,而不是在别处?其根据又是什么?通过教师的连续追问,学生对原来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值得重视的是,通过课堂设疑的方式,留给学生课外思考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无形中促进了对本堂课内容的复习,而且又帮助学生打开了新的求知领域,学生在问题中探索新的内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师教授了正弦的概念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诱使学生自主推导出余弦、正切,学习了正弦公式,可及时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余弦、正切公式。

二、抓住变式训练的关键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和多向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变式的灵活应用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从不同角度改变题目,或者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思维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解题时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可以实验得出,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出,通过这样的练习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