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练提高作文精练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4769 浏览:159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往往缺少精细的规划和梯度的指导,作文训练常常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机械重复。为了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以提高作文的精练意识为出发点,从作前指导,拓宽思路;作中执笔,自改优先;作后评改,总结心得;一题多做,加强巩固四个方面做具体的阐释。
叶圣陶说:“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害眼病,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可见写作能力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可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教学缺少规范的计划和指导,往往灵机一动,命题随手拈来,然后学生开始刮肠搜索、硬拼瞎凑。虽然作文训练的量是不少,但总体上流于形式。这种不求质量的机械重复,做得再多也是废品,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毫无益处。为了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的精练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作前指导,拓宽思路

作前指导是很重要的环节应引起重视。教师应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并结合教材,明确各学段作文训练的目标,制定本学段内作文训练的次数、内容、要求,并形成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更有计划性和科学性。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一个人对于任何题目都能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者叫一个聋子去谈音乐一样愚蠢。”因此,教师注意要提前几天把本次作文的大体方向告知学生,并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对作文题目提前熟悉了,就容易发挥了。
作文课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动笔前的指导。动笔前正是学生思考最紧张,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当他们不知从何下笔时,如果教师适时地给以切实的指导,无异于雪中送炭,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效果甚佳。
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教师通过亮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出于何种意图,将有何作用,从而产生兴趣,增长热情,并能对准目标和方向,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紧接着的环节就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拿到题目,脑子空白,无从下手,往往是不知写什么,而这正是难以跨越的一关。为此,指导学生取材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启发他们从记忆中去寻觅,抓住记忆中的人、事、物、景,展开联想与想象,使模糊的印象清晰起来,使单薄丰满起来,何愁无“米”下锅呢?其实,学生手中还有一个大的素材库——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有意识地将选材典型的一些课文集中起来,师生探讨研究,供学生依傍借鉴。可以说,教师的有利引导,就像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脑中的材料就如海水激荡,奔涌而来。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指导怎么写,也委实重要。列文字提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一则有利于理清思路,组织材料,划分段落,形成完整有序的构思;二则可使学生逐渐养成整理思想的能力和习惯,终身受用。为了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可以组织学生说构思、说想法、激发学生表达的,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作中执笔,自改优先

执笔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个人思考、书写的过程,是对提纲进一步思考,把提纲内容具体化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执笔结束后,上交老师,教师改文,此时学生大功告成,事不关己了。朱绍禹指出,学生自己不改作文正是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古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才入妙耳。”确实,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比全由教师修改更能促进思考,更能感受到写作的甘苦,并且修改文章不比写文章效果小。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对自改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写好草稿后,自己重读作文,先默读,注意谋篇布局,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这样可以思考、斟酌;然后再朗读,通过大声读可以觉察出不顺、不当、不通的地方。在自己修改后,可让同学交换互改,互提意见,进一步修改,期间教师巡查指导。最后誊抄上交。

三、作后评改,总结心得

作后评改能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是连接两次作文之间的桥梁,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辛苦批改,学生却漫不经心,这次批改了,毛病下次依然出现,实际效果并不好。《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培养其批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1.确定目标和中心

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要有选择地精批细改几本,了解该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评改要求,加强评改的目的性。然后再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避免面面俱到、无一重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无从改起。

2.划分互改小组

为了使批改效果更好,可安排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搭配,以便取长补短,互相进步,同时对小组长进行专门的训练,充分发挥其在评改过程中的组织作用。

3.实施批改

组员各需细读四篇作文,围绕批改目标和中心,从语句、结构、材料等方面批改,这样四个人致力于一篇作文,一个人批改了四篇文章,既保证了作文批改的细致性和全面性,又训练了学生的批改能力。同时教师抽看批改情况,指导个别批改。

4.讲评反馈

互改结束后,请学生发言讨论交流。可以朗读精妙之作供大家点评,可提出组员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策略。教师做总结讲评,就共同性倾向做出点评,着重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有所改进。

5.自我修改,总结心得

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评改及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自改,并在修改结束后总结这次作文的经验心得。

四、一题多做,加强巩固

一般的作文教学到评改就结束了,又匆匆涉猎另一个文题了,缺少加强巩固的过程,最终也逃脱不了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嫌。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提出“专攻深造”一法,即一题多做,旧题重做。他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不佳,迟数日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这种重写练习,突破了一个文题只作一次的既有模式,发展为一个文题多次作的新做法,改变了那种机械重复,只讲次数不讲质量的低效作文训练现状。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一题多做,在总结心得,自我修改之后让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学生对旧的文题重新取材,重新立意,以求达到精益求精。这样一题多做,既没有减少作文的次数,又加强巩固了这类文题的的写作能力。这样集中精力搞突破,写一篇得一篇,写一种得一种,正符合梁启超先生所说“我主张少做是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下次再做别一种文。如此便是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同时,对一题多做,深加工过的二次作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作文园地、印发给家长、发表等把它展示出来,确实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想写,不写不快的写作冲动。
总之,师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树立精练意识,实现写一篇得一篇的目标,提高作文写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张锦艳 江苏省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