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人格初中思品教学中人格培养实践流程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9239 浏览:1324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思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品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实行开放性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引领,有效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关键词]人格培养;思想品德;实践探索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价值观相互激荡,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对人的人格特性、道德品质等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初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尚未形成,人格的不稳定导致道德判断能力低弱,在道德选择中容易迷失自我。因此,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科任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道德引领,使思品课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思品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切入点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初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知识点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切入点。教师教学时要有效利用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教材“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可利用课文中桑兰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德;可在八年级教学内容中结合“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自己的生命,树立自信心,懂得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通过“我的父亲母亲”知识的教学,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的艰辛,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形成完满人格的道德特性。在教授九年级内容“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时,可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形成创新人格。在讲到“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可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爱国意识、使命意识,使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同时,教师还应灵活拓展教材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健康人格。有一次,班上两个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其中一个学生公开诽谤班长。了解实情后,我在课堂中运用八年级“民事权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谁是谁非,使学生提高认识,学会宽容,承担责任,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形成健全人格。

二、实行开放性教学是学生人格自我发展的立足点

1.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人格影响的前提。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高临下一言堂,加上课堂纪律的约束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分严格,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既缺乏师生的双向交流,更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压抑了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孰不知,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实行的是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开放互动的新型关系。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要让课堂这个舞台充满活力,让学生自信地进入自身的角色,轻松愉悦地融入情境表演。学生积极乐观,个性张扬,开拓创新的良好品德水到渠成、自然形成。同时,课堂上师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可以相互倾听、相互激励,不断生成新的认知经验和道德情感境界,使学生在课堂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不只是训练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心灵、人格得到了发展。可见,轻松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发展的圣殿。

2.优化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
在每节课上课前,我会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依次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演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去关注、剖析、理解最近发生的时事,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在生活中感受、领悟并与大家分享。学生在搜集、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在给同学展示、讲演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现了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在课堂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的人格建设、道德成长服务。八年级上册《“侦探爸爸”》的内容较简单,但学生难以深究其中缘由,所以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分配爸爸与儿子两个角色,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身临其境,理解父母的苦衷,感受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中尽量避免与父母的冲突,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学习《男孩女孩》时,对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似乎觉得隐晦的问题,我让学生课堂讨论:“假如有三所学校供你选择: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混合学校,你会去哪所学校就读?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说话,说实话,通过学生之间的观点碰撞,教师有效地引导和纠正,男女生学会取长补短,关系融洽、明朗了。本堂课的价值目标也已内化到学生的道德人格中,从而内在地影响其日后的态度和行为。
在课堂知识拓展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变化方式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提升能力。在学习九年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知识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记者探访一个富裕村的视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富裕村致富的原因”,并提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悟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而且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完成德育的渗透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人格教育的拓展点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人格体验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学生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处得到家长的保护,缺乏生活的体验,不少学生孤僻、任性、唯我独尊,不善于与人合作,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道德需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使他们获得人格体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自我保护大家谈》时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我特意邀请了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来班级做知识讲座,现场传授、模拟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学完《科教兴国战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我国科技成就,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结合“怎样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内容,开展“网络有利还是有弊”的辩论赛;结合“环境问题”进行环保知识抢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逐渐克服和消除人格中自卑、懦弱的一面,推动他们战胜自我、超越他人,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实,根据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主动交往,既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伙伴合作意识,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并学会为他人服务,通过积极的参与和体验来激发道德意志,帮助青少年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推动人格的不断完善。

四、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出发点

教师是学校实施健康人格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本教材。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风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情感意志。因此,教师要修身养德,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自己要成为表现关怀、尊重以及自律等美德的模范角色,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感召学生;要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自己的日常言行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这样,我们的人格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优化教学方式,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从而夯实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责任编辑 如 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