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与革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5653 浏览:135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因此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所以,营造这种“”的课堂氛围,不仅仅表现在师生关系的,更表现在思想学问上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实现角色变换。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在这样一种创造型的教育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我问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霎时,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讨论的,气氛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着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过同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研讨多种方式一一去解决。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愿意将课文中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表达出收获的喜悦,而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从师生的互动学习中迎刃而解。

2.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上课时,第一环节就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可以分析课题激发兴趣;以旧带新激发兴趣;联系背景激发兴趣;用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在这种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如:对春天一词的解释,词典中的解释是“春季”,而学生说,春天就是草绿了,种子发芽了,冰河解冻了,春暖花开,小朋友脱棉衣了等。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与肯定和表扬。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学生挖掘课文内在含义明确要旨;学生自觉归纳整理,同时重视学生主体性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锐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