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该如何当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时,教师该如何上课?工作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28445 浏览:1246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我在焦老师博客上看到的一张图片。不瞒你说,我们在《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通识课上见到的场面,跟图片上也差不多。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怎样才能“抓住”学生?说实话,相当不易!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加上个人意识很强,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也很不相同,要让他愿意放下手里的电脑,听你来长篇大论,没有三板斧是不行的。我们的课不是专业必修课,课后不考试,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好听,学生就来;不好听,学生就走。即使给你面子,或惧于老师点名或提问不走,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心不在。如果你要求太多,考评太难,下学期选你课的人就会急剧减少。我们学校还有一个规定,通识课可以让学生试听一周,第二周才决定要不要选你的课。
为了既保证教学质量,又留住学生,我和教学组其他老师可谓绞尽脑汁,做了许许多多的的尝试。有一段由于我们坚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协作与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完成有一定要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还要开展课外协作学习、举行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登录平台提交论文、研究报告和心得体会等,结果学生对我们的课程颇有烦言,认为这门课“多事”,上课人数一度跌至只有40多人,课程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尽管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加强教师的课后指导,为每个小组都配备指导教师,强化检查督促等,学生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依然不尽理想,真正有深度的论文和报告并不多见。这与我们老师对这门课的投入和付出不太相称。
我终于意识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课程,也不适合这样的大课堂教学,于是上学期我果断决定,放弃我们过去坚持的让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惯例,改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课堂作业的教学模式。为了既留人也留心,我建议老师们讲课一定要突出“新”、“奇”和“实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下工夫。
所谓“新”,就是内容要新。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大增,很多知识他们早已知道了,如果你还搬到课堂上来讲,他们怎么会听?你必须讲他们不知道的、没听过的!最好是你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东西网络上一般看不到。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心得,只会照本宣科,是不行的。
所谓“奇”,就是教学方式要随时变化,出奇制胜。任何一种方法和策略都不能从头到尾一用到底。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讲究创新。讲课时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随机应变。时而讲授、时而演示、时而提问、时而活动,时而紧张,时而松弛,时而严肃,时而活泼,总之教师要有十八般武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思考教学内容、顺序、策略等,预估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每次都好像在创作一件新作品,真的是劳心劳力呀!
所谓“实用”,就是你讲的内容要贴合学生的实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学生都非常现实,你讲的东西如果对他们没有用,他们也不会爱听的。很多学生想学一点实用技术,但我们的课不能完全不讲理论和观念,怎么讲就颇费心思了。我一般是结合案例、故事来讲,寓理论于案例和故事之中,通过对案例和故事的剖析来阐述理论和观念。即使介绍实用技术也不容易,因为技术需要实际操作,在这样的大课室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缺少设备(不是每个人都有手提电脑),时间也不够。我们以前也曾申请过计算机课室,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学生们上手的能力良莠不齐,如果在一间大计算机课室里,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也很难统一,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学时。有网友会说,你可以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协作学习呀,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是通识课,不是必修课,也不是实验课,课时非常有限,经费也非常有限,学生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你的课上,他们还有很多专业课要学呢。所以把握好分寸,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经过讨论,我们给这门课定下的教学目标是:扩大学生的视野,转变学习的观念,学习先进的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效果如何,从上学期课堂观察来看,很少有学生中途退堂了;150多人报名,每次课出席人数都在140人之上,出席率高达90%以上。课程最后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也是历年最好的,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乐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这门课(本学期160名人数限额早已报满了)。对我主讲的内容,高达80~90%的学生认为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或较大帮助;认为没有帮助的均不超过4%。当然,这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方面效果还不理想,我们本学期将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本文摘编自王竹立老师博客)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钟永江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组织是个难题,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抓住”学生,同时也要反思在这样的(图片所指)学习环境中如何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新鲜事物,是手段的革新,它的应用也势必带来理念的革新,因此我们首先要创新教学思路。王竹立教师在“新”、“奇”和“实用”上下了一番功夫,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新,也不是为了奇,这些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一切都应从本质出发来进行深层次思考。
教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没必要讨论,就某一课程教什么还不知道吗?其实不然,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我们更应注重加强的是学科基本思想、基本思维、基本态度和基本经验的培养。
怎么教?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准备大量的资源来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外,在策略上还要从方法线和任务线两个线索来进行学习的组织,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刘向永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同样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所在的大学也同样面临着王老师博客中所描述的现象。出于对学生长远发展和多学东西的初衷,有的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往往却并不被学生领情。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的是能够付出更少,但是却收获更多。所以,他们期待的是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接受更新奇的教学方式、更加实用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够仅仅去批判学生的懒惰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学生想付出最少却收获最多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的制度造就如今的局面,单靠一个教师难以突破制度的壁垒。那么,我们就只能先从我们能够做的地方开始努力,那么就是从课堂教学的90分钟中去给予学生更多的东西。王老师所做的“新”、“奇”和“实用”的努力是一种折中的努力,虽然没有一步达到既想的目标,但是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彻底颠覆传统的东西,而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渐进式的变革。所以,当面对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该如何上课这一问题时,简单地一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向王竹立老师学习,改变不是口号,改变不是空想,改变是行动,而且应该是一种调适的行动。
张 海 杨庆安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中心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教授Guy Plourde深深被学生受到的数字干扰所困扰:他们随身携带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在课堂上不停地参与着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玩游戏以及社会网站等在线活动。当学生们短暂地从电脑屏幕移开眼睛的时候,就总想让他重复方才讲过的教学内容——因为他们沉浸于数字世界,根本没有认真听课!
在当前的数字时代,无线技术将把未来学校变成一个大计算机室,教师该怎么办?
不注意听课,上或者人人网,让老师重复刚讲过的东西,原来不光我在这些事上郁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集体郁闷行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走神(Digital Distraction)”,在上世纪就已被国外学者发现。Guy Plourde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设计让每个学习者参与的教学设计、离开在线教室展开教学计划以及和学生签订学习合同。学习联通主义的代表学者George Siemens则总结道,在教学法上,实现主动的、参与式学习可能是解决数字干扰的最佳方法,简单粗暴的实现无网教室,教师眼前倒是清净,但在数字时代纯属开倒车行为。
如果换个视角,我们还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教师眼中,学生都不爱学习。在年长者看,年轻一代都是堕落的。但或许真相是:学生走神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你的课不够好、内容不够深入、有趣和实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