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4633 浏览:1090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大势所趋。在正确理解课程整合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涵和特点,反思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其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思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作为跨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纷纷被纳入到当今世界各国新一轮的教改方案中。教育信息化一时间成为当代教改的热门词汇,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改的信息化进程。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信息技术的运用可通过视听教育提供比语言、符号更具体而易于理解的经验,同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这无疑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那么对于课程整合,有人可能会顾名思义地认为,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就是把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已。或者说,只是教师把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一下,由粉笔加黑板转变为粉笔加黑板并且与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结合,即传统模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显然,有以上看法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设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个目标:第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最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创设逼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西方有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这是说,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的临界状态。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优势,提供给学生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节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
如上《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学生对这种产生于过去而时下又较少见的建筑缺乏直接形象的认识,不了解这种建筑的内涵。此外课文中对建筑特征描述的语言,也不能让学生完全感受中国建筑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图片,简介中国建筑的特征,让学生从图片的演示中,形象、逼真地感受中国建筑的恢弘气势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二)凸现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教学《边城》时,将湘西的风土人情通过画面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体会课文中的爷爷、翠翠、傩送等人物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学生的理解要更深入,记忆要更持久些。
传统教学靠语文老师支离破碎的分析,多媒体能以其丰富的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得到形象直观的答案。

(三)图、文、声并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诗歌散文,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但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力,使得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例如教授《再别康桥》时,我准备了诗歌朗读的flash动画。在让学生欣赏时,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剑桥的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学生充分体会到徐志摩创作诗歌时的意境。之后,将朗读消去,请同学配合音乐、画面朗读,效果非常好,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电脑便能解决。电脑不仅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进行超文本链接、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课前先在网上寻找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材料、名家的评论文章,下载下来做成网页作为教学导引。在课堂上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收集信息的方向,通过宽泛信息收集既增强对课文、作者的深入了解,而且一篇(课文)可以带出几篇,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生在学会和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也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用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优点很多,但仔细思考,在优势之下仍存在一些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际的语文教学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太和谐的因素,如果过多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本学科的自身特色,也会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一)教学过程程式化

多媒体课件多是教师课前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事先设计好的,到了上课时再一步步演示出来。课堂容量虽然扩大了,但学生无法参与其中而成了热闹的看客。再加上每一屏信息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教学内容仔细品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导致学生记住的只是一些画面,印象不够清晰,难于达到教学目标。

(二)喧宾夺主

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的效果看得过高,甚至认为用多媒体就是现代化教学,于是一些课从始至终都用多媒体,并用多媒体取代其他一切常规媒体。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幕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利用和再研究,甚至有些教师鄙视传统媒体,认为它们已经过时,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

(三)教师角色的异化

这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在网络面前容易失去自我。表现在课堂上则是完全依赖于课件。认为有了一个优秀的课件,教师就可以少说少写。这时教师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沦为操作工具——鼠标。教师只要不断点击,展示课件即可。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关注,否则语文课堂特有的情韵之美就会消失殆尽,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四)分散了教学重心

现在还有一些老师制作的课件文字内容过于丰富,图片色彩过于绚烂,动画效果过多,这就使学生应接不暇,走马观花,即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却相对分散了。
四、反思
基于以上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和不足的总结,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认真思考如何克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不良做法,使之真正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恰当使用,大胆取舍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来自他人的课件不太适合直接采用,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或者说好看不好用,尽管形式新颖,色彩绚烂,但总觉得用起来别扭。只有从教学内容和重心出发,对相关素材对比取舍,精选出数量适宜、最适合教学内容的素材,以学生的接受与消化为前提,控制好教学容量、密度与节奏。一定要大胆取舍,忍痛割爱,确保教学内容的简洁、明晰、重点突出,切不可枝枝蔓蔓,纠缠不清,甚而喧宾夺主。

(二)为学生考虑,确立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教师必须明白,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永远不能动摇,多媒体技术的最终定位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生动表述与详尽讲解。信息技术是好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心,是语文教学的根,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都不能离开对文字本身的解读和品味。没有了这个根,语文教学将不复存在。信息技术是不能取代学生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和感悟的,那种试图通过图解的方式来降低文字阅读难度的做法和想法是不正确的。
美国教育家埃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使用现代化手段时,应根据教学要求和篇目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发挥最佳效能,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五、结语
“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当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要正确理解整合的含义,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汤立宏. 论计算机应用给中小学生带来的五项革命[J]. 中小学教育,2012(2).
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李镇西.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J].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
[4]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 教育研究,2012(4).
[5] 祝智庭、钟志贤.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托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