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理由解决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6853 浏览:1213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是运用先前习得的知识去探索新情境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1]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较难突破提高的一大瓶颈。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笔者试将问题解决过程图式表述如下: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是卡在了其中的某个环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程式化的应用策略,掌握系统化的问题剖析,以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的剖析

审好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活动,要求细致、准确、全面、深刻。通过阅读思考,发现信息、转译信息和记录信息,了解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隐含什么,依据是什么,形成对问题的整体印象,即形成清晰的问题表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 重视心理品质培养

在审题过程中,不少学生面对较长文字,或者面对一个新情境,或者遇到涉及自己掌握得不是很好的知识点的问题,思维短路,选择放弃;一些学生读题时或因过分焦虑或因过分放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读来读去,不知题意是什么;还有些学生丢三落四,漏看、错看,题意理解不清,匆忙动手,结果一做就错。这些在我们教学辅导过程中若能及时发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疏导鼓励,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乐观、主动、自信、严谨、勤奋等良好品质的养成,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2. 重视审题方法指导

审清题,首先要注意关键词的查找。关键词是学生理解题意、激活所学相关知识的节点。可引导学生采用画线、加点或圈出等方式突出关键词,以便在后续分析过程中更醒目,不被忽略。其次,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不明显或很含蓄地隐藏在文字叙述之中,审题时,我们要提醒学生通过精读理解题意,挖掘出隐含条件。如标准状况下水、三氧化硫等不是气态;“2A+B=3C ΔH>0能自发进行”,意味着该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等。
转译与记录信息是学生问题解决的薄弱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将问题识别后转译成图式记录下来,既可以辅助思考,又可使陈述性语言和思维加工结果符号化、形象化,使问题的结构变得直观且一目了然,这不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中的I-浓度时,可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有:
①在中性溶液中(1

5.00mL),用Cl2将试样中I-氧化成I■,再将过量的Cl2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化学方程式为N2H4+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15.00mL)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8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20.00mL(已知2 Na2S2O3+I2= Na2S4O6+2NaI)。
求原溶液中的I-浓度为多少?
该问题看似过程很繁杂,若转译记录成如下图式也就显而易见了。
当然,图示的表达可以不拘一格,根据问题的不同和个人的喜好构思设计,简洁明了即可。

二、知识的激活

扎实的知识是实现问题转译、认识和了解问题结构的基础,也是全面系统分析问题、形成解决策略的保证。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被有效激活,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知识激活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回忆不全,概念掌握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教师应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组织加工所学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头脑中贮存的知识不断进行重组,将知识连成知识串,织成知识网,以备解决问题时能多角度全方位提取信息。

1.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储存与激活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找寻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呈现特点,归纳共性,形成适合于自己知识存取的组织框架图。例如下图为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的一种组织框架图:
以二氧化硫为例,借助该组织框架图,从元素化合物性质看,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应具备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元素化合价看,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物质特性来看,具有漂白性。这样,学生借助该图把所学二氧化硫化学性质全部纳入其中,实现有组织的意义记忆。而该组织框图有利于提示学生较完整地回忆所学的相关内容。

2. 概念的储存与激活

概念的学习较常采用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模式,即从具体的简单实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例中发现概念意义,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在相关的应用实例中深入理解和巩固概念。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准确把握是概念掌握和激活的关键。因此,应用实例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如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实例:
25℃时,将0.1mol·L-1 NaOH溶液与amol·L-1 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求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该题要求学生从醋酸的电离平衡入手,将NaOH溶液的加入作为影响醋酸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由于温度不变,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借助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和电荷守恒式才能解答。通过该题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电离平衡常数应用的两个关键点——它适用于平衡状态、它是温度的函数。当然,将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类比和归纳,纳入平衡常数的系统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激活。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