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应新生工作中应重视三个认识理由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9856 浏览:857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入校时,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班主任应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以促进新生在各方面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生;认识;发展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帮助新生走好跨进大学校门的第一步,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几届新生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发现抓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好新生的认识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大学生活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谈谈我的三点心得体会。

一、正确认识学习,找准自我定位

刚进校的学生都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对大学生活的了解,很容易扭曲理解大学的“自由生活”,因此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有学生跟我聊天时说:“中学老师说大学生活很自由,学习很轻松,有很多时间玩。”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错误理解,有可能导致班级学习风气散漫、学生放弃树立的学习理想,以致没有学习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召开班会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们的角色是什么?你要履行什么样的角色行为?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你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毕业时你将用什么业绩来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毕业后你想要做什么?尽管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最后都统一了看法: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另一个更高层次学习阶段的起点,未来学习面临的困难更大,要求大家应该更刻苦钻研。从那次班会以后,我明显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逐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从这件事情我体会到,班主任对刚进校的大学生进行学习价值观取向的引导将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同样,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开展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导向,也必将深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重塑。

二、认识专业,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考大学填报专业志愿时,都缺乏对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趋势、社会供求关系的了解,因而很多新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感到很茫然。这时候班主任对学生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将会促进学生建立本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从心底里热爱本专业,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向上。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问我:“数控专业学什么呀,以后是不是到工厂当一线工人?”我结合学院特色向他们介绍数控专业的方向,并且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数控及机械有关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列举出许多,很多都是同学比较感兴趣的,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我顺势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今后的工作前途都一片光明。班主任对新生介绍专业情况并帮助其培养专业兴趣有利于迅速稳定新生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三年学习的奋斗目标。当然专业思想教育需要多渠道多层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可以结合学习活动,以班会、座谈会、讨论等形式开展;也可以请专业课教师、教研室主任或系领导谈学科动态,前沿探索,让他们谈正确的专业思想对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

三、认识学校,清除消极思想

有部分学生因为对进入的新学校不了解,有一种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应该到一些重点院校,只是高考一时失手才来这里。这时候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消极思想,引导他们建立更高的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记得军训时,开学第一个星期我班就有一个同学因心理排斥这个学校而有退学的念头。我多次跟他说:“你现在有三条路走:第一,你退学重新参加一次高考,可能可以考上一个重点院校,也有可能和今年一样的结果。第二,你准备出国读书,我同意你退学,但是你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第三,你退学回家呆在家或参加工作,这是一条没出息的路。我希望你珍惜这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我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比例还不高,你仍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你对现在的情况不满意,三年后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你的人生抱负,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们学校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现在它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把它建设成为重点院校。”在随后的班会中我又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他们明白成绩只意味着过去,将来还要靠现在的努力。我还鼓励学生投身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随着学生对学校了解的深入,他们逐渐转变了看法,认为外在环境固然重要,关键还是在于自我的实力,表示要走好脚下每一步路,为理想的实现打下基础,并以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端正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认识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有利于把新同学团结起来,把新的班集体建设为一个班风好、学风正,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这就是我在开展新生班主任工作时的最深体会。
参考文献:
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