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识字教学一些尝试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5194 浏览:169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做了非常明确的表述。在“总目标”第六条中说:“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熟悉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一、二、三学段1—6年级必须累计熟悉汉字3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对第四阶段7—9年级有更高要求的表述: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策略。累计熟悉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由于小学阶段识字量大,加上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等复杂情况,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后学生总有很多字不能正确书写。这些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有些初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句、段、篇的教学,重视作文教学,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结果导致学生旧的错字没有改过来,又产生了很多新的错字。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碰到了这些不足,一篇作文有的同学有十多个错别字,在讲读作文时统一纠正,结果下次还是写错,纠正了五、六遍也没有解决不足,如“满”字,有同学不写成“三点水”旁,写成“草字头”。再如“已经”的“已”和“自己”的“己”分不开。对学生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我也想了很多办法,罚抄写二十遍、罚站、罚劳动的方式,结果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的效果也不好。很无奈,眼看着学生升入高中,让高中老师教去吧!有时我也在想:学生出现这些不足的理由何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新生字学会,把学生易错的字纠正过来,今年我们“农村初中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课题组做了一些尝试,现在把我们的策略先容给大家,与各位同仁分享,也许对您的识字教学会有帮助。

一、平时注重识字积累,夯实基础,由学生自己检验识字的效果

我是2003年秋天开始以事语文教学的,当时正遇上通化县实施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填鸭式,逐渐向“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老师的围绕中考组织教学,教学中注重句、段、篇的教学,注重阅读教学,注重作文教学,当时出现了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百花齐放,生字教学被忽视,由于识字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太少,只是在阅读题中出现给四个汉字注音,2分题,在积累与运用默写古诗词题目中有几分题。在教学中生字往往由学生回家自主学习,课堂上只是一点而过,到作文教学是不足就出来了,现学的字、词用不上,错别字多,学生识字出现漏洞,再加上以前学习中形成的的一些错别字,不足出现了。家长抱怨老师没有教会学生生字,中学老师抱怨小学老师不抓基础,错别字太多。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今年开学初,利用周一、三、五晨读时间,抽出五、六分钟的时间,由课代表抽查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是听写,逐个字的写,写完以后由同桌互相批,成绩上报给老师,掌握第一手材料。不做不知道,做完吓一跳,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掌握的千差万别,实验班的李煜同学经常得满分,掌握情况非常好。而实验班的汪明旭同学就惨了,每次抽查只能得到三、五十分,对这类同学只能也不能放弃,要个别培养,找学生谈,循循善诱,提高熟悉,增强学生的紧迫感,让学生感觉到不足的严重性,督促他回家加强练习,单兵教练,找时间再抽测他。几次强化练习过后,学生的自觉性增强了,掌握的情况也有很大的进步。在七年级期末测试中,涉及教材师资方面的两道基础题,共4分,学生得分率96,应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的意识增强了,这样做透露给学生信息,老师抓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学会。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记忆汉字的策略,以汉字造字法方面有的放矢得去讲解,学生感兴趣,也加深了记忆,效果颇好。

二、科学纠错,注重实效,减少错别字重复发生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错别字多,而且纠错特别难,通常好几遍也解决不了不足,依然是错,很可能是学生在启蒙阶段就学错了,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已经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外界重新对他刺激的效果太差了,纠正错别字成了老师头痛的不足。今年上半年,我挑选了了常用的100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测试,第一次是在4月16日检测的共有14名学生参加,每个字1分,共100分。结果显示:70—79分有2人,60—69分有3人,60分以下9人。均匀分:50.4分,及格率:35.7,无一人90分以上,最高分:74分,最低分29分。我所选用的字都是常见的字,学生掌握到这个程度,我感觉到很惊奇,想到可能会很差,没想到到这个程度。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先生在《走出识字教育的误区》(1)一文中先容说:“据北京市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孙荻芬先容,前不久,他们在中学进行语文近况调查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应当掌握的3500个字中挑选出200个最常用的字,要求两所重点校高二学生正确阅读,结果,全队的仅占4,另一道题是,要求学生将一篇400字的短文抄下来,几百份问卷中竟找不到一份全部抄对的。这说明,学生没有很好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有一本《古代汉语》教材说:“历年高考,学生造作文,据不完全统计,十分之一的失分在错别字上,这是中学生写错别字的近况。”(2)这次检测的结果是和上述调查是相吻合的。
第一次检测后,我做了一次总结,对错别字进行了纠正,要求学生掌握规律,加强记忆。5月18日。对这100个字又进行了第二次检测,结果显示:90—99分有3人,80—89分有4人,70—79分有3人60—69分有2人,60分以下有2人。均匀分:77.1分,及格率:85.7,优秀率:21.4,最高分:99分,最低分:49分。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均匀分提高了26.7分,及格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优秀率达到21.4,最高分接近满分,最低分接近50分。这次练习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次检测是在6月30日进行的。结果显示:90—99分有8人,80—89分有2人,70—79分有1人,60分以下的有3人。均匀分:83.5分,及格率78.6,最高分:99分,最低分;55分。与第二次相比,均匀分提高了6.4分,及格率下降了6.9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了3

5.7个百分点。几次检测,很遗憾没有全对的,但学生掌握的水平在逐步提高。

通过几次检测,我们发现,纠正错字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经常,还要运用科学的策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用了以下几种策略,现分别举例说明。
1.“顺口溜”记忆法:如:“己”“已”“巳”是形似字,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出错,可以编成顺口溜:张口:“己”,半口“已”,闭口“巳”。再如:“戍”“戌”“戊”“戎”等字,学生经常搞混,音读不准,书写发生错误,也可以编成顺口溜:点“戍”,横“戌”,空中“戊”,一撇一横就读“戎”。用这种策略,学生积极性高,乐于接受,效果也好。
2.形旁浅析法:“布满——欺瞒”有三点水的“满”表示布满的意思,应写成三点水旁,不应该写成草字头。目字旁的“瞒”表示把真实的情况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有掩人线人的意思。再如“杭州(洲)——亚洲(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沙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舆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书写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如锦州、广州市。
此外还有浅析声旁法、联想法、趣味笔顺法、图表法等等,纠正错别字只要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就能够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质量。

三、运用多种的策略,寓教于乐,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3)学生能够把识字当作一件欢快的事情,这应该是识字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以枯燥的背生字中解放出来,通过一些很有趣的活动,在娱乐中学习。
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猜字谜的策略很可行,将那些学生易错的字拿出来编成谜语,可以设点奖项,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改正错别字,老师可以自己编一些谜语,也可以通过上网找一些现成的谜语,工作量会大一些,效果会很好。教学中可以搞成语沙龙活动,成语都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其作用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写错字,成语用错的地方比较多,如“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很多学生不会用,也出了不少笑话。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进行成语填空,可以用肢体做动作,学生去猜,可以首尾接成语。让学生在这些游戏中,理解成语的意思,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学生的识字水平,联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联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识字教学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教学策略的科学性、趣味性,就能够提高汉字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走出识字教育的误区[N].中国教育报,1998
[2]周本淳.古代汉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
[3]孔子.论语.雍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