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妙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727 浏览:107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夸大;“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相互交叉、渗透和事例中开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收融合其他各学科中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为音乐,它是美的语言,也是最万能的语言,它可以表示世间的一切,因此如何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就成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和技艺教学论文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播放乐曲,奠定感情基调

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适宜的音乐进行感情铺垫,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文章蕴含着作者对秋天的无穷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精心准备了一段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曲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我先让学生一边欣赏乐曲,一边闭眼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接着,我引导学生谈谈听完乐曲的感受,学生由于受到了乐曲的感染,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有感而发,以交流乐曲的感受中很自然地加深了对文本情感的感悟。随后,我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自由进行练读,并指名读、评议。此间,大家不约而同都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出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这样通过插放乐曲,不仅为学生理解文本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还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二、配乐朗读,品悟文本内涵

现代的音像技术,已有很多把音乐与朗读完美结合的作品,使文学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引入入胜,利用这些作品,将其引入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同样,选择适宜的音乐,配以合适的课文,采用相应的朗读基调,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本身有一种声韵之美、情感之美,为了使朗读声情并茂,朗读课文时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样不仅能给听众带来美感。而且还能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涛,扩大读者和听者的想象空间。因此配乐朗读成为现今语文课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朗读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事实证实,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秋天的怀念》,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个伟大母亲对自己孩子浓浓的关爱与庇护,在教学本段时我留意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母爱,领悟亲情。在布置学生朗读时,我同时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乐曲,悠扬、真挚、深情的乐曲深深地感动着学生们的心,当读到“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时,他们早已热泪盈眶,甚而啜泣不已,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母爱。

三、引用乐理,提高朗读技艺教学论文

课堂上常发现有些同学的朗读声如惊雷,吼得声嘶力竭;而有些人的朗读又如蜜蜂嗡嗡,有气无力。高尔基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气力,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正确,明晰和动听”,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应该如古人所说的:“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这就是说,声音流转于唇吻之间,像敲击玉石一样,发出玲珑的声响;文辞听到耳朵里,像摇动玉珠一样,韵调柔和而圆滑,给人一种悠扬动听的艺术美感。“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由优美的声音带来对文章的更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朗读的终极目标,因此,学生假如能掌握朗读技艺教学论文,那样就会使文章朗朗上口,流利畅达;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乐理就是音乐的道理,学习音乐假如能了解乐理的话,会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面对音乐有更清楚的认知,不管是对演奏或是作曲都是很有帮助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假如能把乐理知识和朗读指导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乐理运用到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中,借助乐理中的一些标号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朗读技艺教学论文,通过在不同的课文朗读指导中反复地操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些朗读技艺教学论文,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人教版第十册《桥》一课,我在教学“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以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这一句时,先请了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小分句,学生读得较平淡。这时,我给朗读做了提示,出示了渐弱和渐强两个音乐符号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后都选择了渐强符号,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位学生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轮读这句话的四个小分句,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渐强符号,读得一句比一句有气势,充分把洪水那来势汹汹、不可阻挡的样子体现出来了。

四、巧妙指挥,深化情感体验

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体现的再创造者,一个优秀的指挥家,他能够通过自己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假如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双手则是显示教师态度、性格、情感的窗口,在教学中,手势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就像一支乐队的指挥家,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手势的动感美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如人教版第三册的《我们成功了》一课,洋溢着欢喜若狂的情绪,是一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绝佳课文。文中有一段:“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这三声高呼是朗读指导的重点,我充分利用手势语来指挥学生进行朗读。如“我们成功了!”一句,我先手心向上,手臂略微上抬,表示声音要高起来了;“我们爱北京!”一句,我手臂再往上抬,表示声音再高一些:“祖国万岁!”一句,我手臂完全向上伸直,并且手掌握拳。学生在我的指挥下,这三句话读得相当到位,激动万分,仿佛自己就置身在当时欢庆的场面中,民族自豪感也大大增强,课文的情感、气势也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教师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沉醉在课文的优美语句中,学生的情感又怎能不为教师所感动呢?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怎能不得到进一步地深化呢?“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用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读感悟上难道不是最贴切的词语吗?因此,课堂上教师假如能妙用指挥,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而且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责任编辑 左小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