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3991 浏览:1573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者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动情感、锻炼意志、养成习惯等五个方面在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四个方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燕国材以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的中学语文,在它的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一定要留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以为可以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起着启动、定向、强化、迁移的作用。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阐明目的,激发动机。语文教学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学,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学习各门学科、获取新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阐明学习语文的重要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天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榜样教育,激发动机。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我经常借助榜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时,我向学生先容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和阻挠回到祖国,为祖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之深情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拼搏,激发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以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引人入胜的导入策略多种多样,主要有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想象导入、比较导入、情景导入、激趣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只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策略导入,就一定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石榴》时,我出了这样一条谜语,让学生猜:“屋子固然小又小,装的珍珠可不少。珍珠晶莹不能戴,又甜又酸味道好。”(石榴)这样的导入形式新奇,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精心选择新奇活泼的教学。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假如问他们理由,多数人会说,每课都是落实字词、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老一套,枯燥乏味没意思。因此我根据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避免教学程式化,力求教学策略多样化。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演得逼真,其他同学看得入了迷,学习兴趣大增。总之,只有教学策略新奇多样,才能使学生日渐感到上语文课是新鲜活泼、布满乐趣的。
3.精心设计回味无穷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结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结尾会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如在教完泰格特的《窗》之后,我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位不靠窗的病人终极看见一堵光秃秃的墙后,他会怎么想,会怎么说?请发挥想象,写一篇《窗》的续文。学生个个都感到新奇,兴趣盎然,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想象都丰富奇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好的结尾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苏霍梅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以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尤为如此。“文以情动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留意以适当的策略,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呢?
1.以情动情,培养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以情动情。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气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把它再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以而培养情感。
2.创造“乐学”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乐学”是指要让学生时时享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成功的欢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的情境,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触景生情。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借助具体的客观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情感。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以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目的。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量。创造的过程更是以发现疑点不足开始,没有疑点不足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夸大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3.读书看报的习惯。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阅读的能力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聪明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学生增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以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动情感、锻炼意志、养成习惯等方面入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