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微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5035 浏览:166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句名句就是一扇哲理的窗户,一首经典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但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沉淀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要理解与掌握其要旨,非有正确的解读策略不可。文章试图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视域出发,谈一得之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5-0047-02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年来,古代诗歌以其语言形象精练、意境悠远深刻、韵律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学生健康茁壮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尤其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一些古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和继续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增强古诗的吸引力,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讨:

一、以画面诠释古诗

很多诗歌佳作本身就是融诗情画意于一体的,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王维,他的作品就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时就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领悟诗句,调动自己在生活中的积累,将诗歌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实践证实,学生在具体的描绘中,不仅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体现出来的审美爱好与创造能力也令人叹为观止。
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古诗词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策略,才能使学生领悟其独特魅力和绚丽光彩。笔者在教学生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意象来画一幅画,好些学生都画得栩栩如生: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村庄坐落于平畴而又遥接青山,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都被体现得这样富有诗意。凭借诗歌来创作画面,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又有热情,也很投入,这样的教学策略加强了诗歌内容的直观性,大大强化了诗歌教学的情趣。

二、以故事改写古诗

诗歌美在意境,而美的意境要靠诗歌的语言来创设,因此,诗歌的语言必须精炼、正确、富有体现力,要求用极少数的文字去体现极丰富的内容,用最恰当的诗句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引导他们根据诗句所蕴涵的意象展开想象,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要使学生感受诗中的丰富内容,就必须引导他们通过改写诗歌为故事创设情境,唤起心中的意象。如在教杜甫的《石壕吏》时,学生在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后,布置学生在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把诗歌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学生就根据诗歌改写成了这样一个出色故事:
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以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屋的主人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传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衣服,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踢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请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忽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请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前线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小小村庄万籁俱寂。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刚蒙蒙亮,诗人就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来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呢?只能长叹一声,然后离开。
完整的故事叙写,显示了学生公道而入情的想象力。

三、以音乐烘托古诗

“音乐和诗歌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音乐有极强的抒怀功能,很轻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用音乐来点缀古代诗歌的教学,更轻易激起学生与诗文相似的想象与联想,以致心驰神往。这种教学产生的效果,显然是其他策略所无法代替的。如王维的《山居秋螟》这首诗刻画了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翠竹中传出浣女的笑语,荷花中摇出缓缓的渔舟这样一幅画面,烘托秋晚清新爽朗、空明澄净的氛围,暗寓诗人自己愿归隐山林之意。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歌时,可配以《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由此,学生就可以借助音乐,以而更加深刻地感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四、以表演演绎古诗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运用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把古诗改编成可以供学生自己演出的小戏剧,再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他们就会渐渐进入诗人在诗歌中所创设的情感世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如学习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可让学生把送别部分改编成小戏剧后扮演岑参、武判官二人,通过雪地分别这一情景的表演,再现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学习古代诗歌,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古代诗歌领域和美好的审美空间中欢快、自由地翱翔,才能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创造美,才能使他们在诗歌学习中愉悦身心、增加学识。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很多,只要教师“用教材教”,使学生感知、感受和领悟古诗词中蕴含的美与含义,扣击学生的心扉,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就会使其喜欢诵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对策,就一定能洞开学生学习与掌握古诗词的聪明之门,在古诗文教学中耕耘出一片丰富的乐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先荣.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近况及对策[J].阅读与写作,2004,(9).
[3]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5,(11).
[4]丁义国.应重视古诗词的声情教学[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7,(5).
[5]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索[J].语文教学之友,2007,(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