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14122 浏览:597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让语文札记成为语文积累的主阵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教阶段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如此,每个阶段目标中,《新课程标准》都对加强语文积累提出具体的要求。形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积累“系统”:分级说明了积累的来源(课内外阅读、生活实际),积累的内容(优美词语、出色语段、古代诗词),积累与阅读体验、生活实际、审美情趣的联系。多年来我特别重视学生对学习札记的运用,我一直把学习札记当成学生积累的主阵地。我的做法是,天天根据需要布置少量作业的同时,分散完成每周的学习札记,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零散时间,也考虑到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重积累。我把学习札记分成这样的几大板块:生字读写、新词(成语)感悟、古诗赏析、励志名言、美文摘抄、修辞技艺教学论文、每周纪事、心声吐露等。每周五离校前上交,周一发下去,我通常利用星期天将学生的周记批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批语,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实践中,我发现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一面,很多学生在做学习札记的时候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学习札记做得很有声有色,如一位学生将平时积累得励志名言写在自己的笔记本每页的页脚和页眉处,每次翻阅的时候不自觉得就加强了一次记忆,效果很好;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收集的古诗词图文方式显示,看了让人产生联想,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起到了滋养心灵的效果;也有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就翻自己的札记,以中寻找恰当的写作素材,并能找到适当的引用语言,如古诗词和名言名句,使自己的作文不再假大空,同时也很有文采。
语文札记,既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扎实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甚至成了学生手头的一本百科全书,真是一举多得。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加强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以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
如我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不足,文章“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人物的迫害”这一主旨学生通读后很难有效把握,即便有学生知道也大都以参考资料或教辅资料上拿而得来,感受的并不深刻。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加强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呢?我再次翻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考官周进由于自己有过辛酸屈辱的经历,所以对穷困不堪的老童生范进格外垂恩,先后以全副精神细读范的试卷,第一遍觉得不知所云,是篇坏文字;过了一会读第二遍,却“觉得有点意思”,不坏了;后来读第三遍时竟忽然以为它是“天地间至文,真乃一字一珠”,于是认定自己不是“糊涂考官”。是啊,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了,却还在“高考”之路上徘徊,能不能以范进的岁数多大为切入口呢?
“阅读文章内容,推测范进中举时的年龄段?”这是我上《范进中举》时的开篇任务。
如此切入,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他们饶有兴味的阅读文本,力求以文中找出能判定范进年龄的内容,有的学生推测范进大概二十多岁,理由是他的老丈人还不老,能杀猪,且按照现在的高考年龄类推,范进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岁;有的学生推测范进最多不超过四十岁,由于张乡绅称其为弟;还有的学生阅读更仔细,称范进妻子嫁他的时候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又与范进做了十几年的夫妻,推得范进约五十左右……看似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切入,竟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我始料而未及的,然后我因势利导,告诉同学们范进的真实年龄是五十四岁,同学们很多都觉得奇怪,在学生布满疑问与好奇的眼神中,向学生先容古代科举制度,文章主旨终于拨云见日。

三、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必须注重知识的延伸

我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把握文章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主旨,教学时我作了大量的准备,课堂上充分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展示人与自然诸多不和谐的图片,及当今社会面对的诸多环境恶化的事例,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向学生们传达文章的主旨所在,同时把握本课语言的特点,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形象化的议论。如“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专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由于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对于形象化的议论怎么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单纯靠老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感受的。我让同学们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对上述文字进行仿写。学生回去之后,通过观察很快就完成了这项任务。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同时也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假如能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着力将所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不再枯燥而是有趣,不再繁重而是轻松,我想我们语文教学会因此而出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