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6292 浏览:201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往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课内的阅读,注重于老师对文章灌输式的阅读和浅析。《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就提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标准下我们要关注的是策略,是更具指导性的。同时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限于课堂内的,它是贯串于课堂内外的;它不仅仅是学生的,更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练习策略;写作;阅读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回顾我们的阅读教学,多年来对此熟悉一直是模糊的。坚持以“实际运用”为本,无视人的精神有着,因此而重于支离破碎的阅读浅析,字、词、句的人为支解和语法、写法的一味指导。结果十几年下来,字没写好,书没读好,说起话来少了“伦次”,做起文章来也缺“真实”。如今,在课堂中实践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阅读教学又给了我们哪些启迪呢?

一、倡导“探究学习”,不能排斥“接受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这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是探讨性学习方式推翻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灌输——接受”的阅读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方式把学生以被动的地位引上了主动的地位,激活了学生束缚已久的头脑。然而,探究性学习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试想:如没有教师对当时时代背景知识的先容,学生怎能正确领悟句子的深刻含义呢?所以,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更恰当的理解应是:“我们要倡导探究学习,但不能彻底排除接受学习。”正确的阅读更要关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独特体验”不能轻视“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课标准》夸大:“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的确,这是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关爱的体现。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被自己兴趣所左右,如男生多青睐武侠小说,女生多迷恋言情小说。在作家或作品的选择上,学生往往会随新闻媒体的‘炒作’,掀起一股阅读某位热门作家作品的现象,也就是媒体引导学生阅读的现象。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把“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指导阅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而以下四点正好能将学生的体验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起来。
一是留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特别是要注重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名著。
二是留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聪明、最布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与自身实际相联系,以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熟悉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奇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欢快、创造的欢快,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以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熟悉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案例。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味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的情感,以而转变媒体引导学生阅读的现象。
由此可见,语文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应该给予有效的引导,在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三、尊重“自主选择”,要结合“统一规划”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初中教材中固然规定了必须背诵的内容,但绝大多数课文都没有背诵的要求,一般学生是不会去背诵规定之外的好的段落。同时学生在做好词佳句的摘抄中往往选语段较短、语言并不是很精美的,也没有表达特点的段落进行摘录、背诵,这样的“自主选择”即是是应付考试、应付老师罢了,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地学到东西,更不用提语言的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有可能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关注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关注出色语段和名篇的背诵与默写。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给学生一个统一的要求和规矩,然后鼓励他们在“此要求和规划”内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和学习策略,踏踏实实地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以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读写结合”,要采用“科学练习法”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获得写作经验。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是语言的运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并且这种结合要通过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练习。
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学生的练笔过程,也是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后,让学生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者写下文章中某一个或几个段落给学生的留下深刻感受。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对写得好的同学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读后感。一能启发其他的同学,二又能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热情。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地扩大,作文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应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以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才能培养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又具时代气味、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教与学的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3.睢金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3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