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6836 浏览:221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逐步实施,为语文教学领域的全面革新教学论文提供了契机。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领域变革的重头戏。新课标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理念的确立,给已习惯于传统阅读教学组织形式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在课改中的实践和反思,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熟悉:

一、留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阅读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夸大教师的行为,片面追求对知识和结果的认知效果,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淡化教师的浅析,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可再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和谐的对话交流中,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我们还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阅读、理解和品味。例如,笔者在指导赏析《最后一课》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指导学生朗读能集中体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感情的有关情节,来加深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读品情。在浅析人物主要形象及其作用时,笔者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安排学生反复朗读“公布下课”这部分课文,让学生思索,并开展评析交流活动。笔者的教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使学天生为了课堂的主人,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对文本多元理解的发言权。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让课堂布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留意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着重知识轻体验、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过于追求对知识的机械浅析,缺少整体性,缺乏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夸大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情感去感受生活的一切,引导学生立足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领悟文本情感内涵和思想作用的精妙,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去审美,去创造,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赋予文本更多自己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真好》一文时,启发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开展拓展活动。首先笔者深情地说: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接着提出,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结合生活体验,在小组中大胆讲述自己的第一次,并推荐代表,看谁讲得最出色,最感人。同学们表述得出色动人,有讲述自己如何挑战自我,终极获得成功的第一次,有讲述第一次阔别父母因思念亲人而天天以泪洗面的等等。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受到启发,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笔者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文章作用的感受和体验,说:“我现在问一个敏感的不足,请大家实话实说,哪些同学上过网?”学生畅所欲言,笔者随机引导,让同学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足,要学会在是非眼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学生不仅领悟到文本的思想作用,而且自身的独特感受也得到了激活,这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而提高了自身分辨是非妍媸的能力。

三、留意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新课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学生由一般性阅读进展为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行建构文本作用。教师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介入”,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积极给予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自主性阅读、认知性阅读同接受性阅读结合起来,把理解性阅读同创造性阅读结合起来,选取多种有效阅读策略,感知、理解、鉴赏。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天子的新装》一文时,依据文本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基本策略,以童话故事想象和夸张的特点上入手,透过想象和夸张的表象,来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旨。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阅读和欣赏的办法,就可以在阅读活动中欣赏更多的童话故事。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否定与抵制。新课标更加关注学习者介入阅读的程度和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去质疑与争辩,去交流与创造,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能力。一篇文章,往往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不足和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善于捉住不足,引导学生质疑,积极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的碰撞中展开联想,走向深入。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以文本中发现不足,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不足,拓展思维空间,开展辩论与探究活动,积极获取发现和创造。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孔乙己》一文时,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赏析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领悟作品隽永深刻的思想作用,感受小说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这个重点和难点。于是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带着不足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疑难不足,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以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胡清河江苏丰县史店低级中学221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