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相关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2919 浏览:989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拟通过对生命意识在教育中缺失的近况透析,反思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量。并以创设氛围,点燃生命的;挖掘文本,感悟生命的作用;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66-0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值得关注和深思。

一、透析近况,反思生命意识在教育中缺失的理由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理由,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更是成为首位死因。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惨痛的事件,触目惊心的数据都让我们切实见证了教育现实中漠视生命现象的有着。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学生视生命如同草芥?我不由得以教育视角对人们生命意识的形成做一番剖析和:
1.功利主义思想的主宰
在物质生活富裕、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现今社会,充满竞争和功利,在校的学生也潜移默化受到成人的影响,把物质欲作为唯一追求的结果,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致使他们怀疑生命的价值和作用,极易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青少年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学生、老师、家长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科目,对于人生命成长至关重要的诸如理想、信念等精神的东西漠不关心。这样的教育必定是使学生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

二、实施对策,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政治论文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创设氛围,点燃生命的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关爱之心。作为一个教师,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在有如沐浴阳光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挖掘文本,感悟生命的作用
2.1感悟亲情——欣赏生命的美好。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会想到用自己爱回报亲人。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我们可用来引导孩子感悟亲情。如上《背影》一课,感受父爱伟大的同时,还带领学生一起欣赏MTV刘和刚的《父亲》,把歌曲背后的辛酸故事推出来:刘和刚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父亲为了给儿子积攒学费,披星戴月地在庄稼地里忙碌,由于过度疲劳,在一次耕地时,不小心被“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想想求学的儿子,一咬牙:“不植了,反正少一个指头也耽误不了干活儿。”此情此景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动,父亲的形象在学生的泪眼朦胧中霎时变得高大了,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让学生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
2.2感悟自然——感受生命的博大。不仅人是有感情的,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存活下去,生命是博大的,是不容忽视的。如在《斑羚飞渡》中,配合课件中镰刀头羊率领斑羚飞渡崖谷的整个“动漫”过程,我设计了讨论题:假如你是飞渡过去的小斑羚,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对老斑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无不为老羚羊的壮举感动,他们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在语文课上,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
2.3感悟社会——构建生命的信仰。珍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中学生处在人生的花季,也处在人生的雨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这时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探求生命的作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有着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例如,在《将进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生感悟到逆境中要坚定成功的信念;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学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人、社会、人类的命运有机联系,才能超越自然,找到生命的价值之本。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的教育,启迪了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去追求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实现生命的价值。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还可通过表演课本剧、情境体验、朗诵会、讨论会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对生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以此为指导去重新审视自身的人生观。例如组织开展“诗歌中的人生”讨论会、“让生命与诗歌同行”朗诵会、“青春的诗”原创诗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讲述诗人生平、赏析诗歌内容,感受生命有着的作用与价值,感受到生命应该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与豪迈,应该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与博爱。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激励着学生扬弃旧我,走向新我,逐渐抵达理想彼岸。
总之,生命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生命”,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形式。只有把“教生命”与“有生命力地教”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命化的语文教育体式,才能实现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语文学习就应当高扬这种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唤醒功能,涵养学生的心灵,建构学生完满的人格和情感精神世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