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8902 浏览:344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以其鲜明的特色,成为当前美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的特色表现为:它集“教师教育年限延长”与“教师教育整合”于一体,符合美国教师教育革新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可以被视为美国教师教育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探索与发展的理想模式之一。新世纪伊始,我国启动了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值此对美国这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明确了五年一贯制在美国多维教师教育模式中的归属。20世纪80年代前后是美国社会转型,也是美国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自此之后,美国的教师教育体制逐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教师教育空间由大学为本向以大学与中小学为本相结合转变,教师教育目标由胜任为本向反思型转变,教师教育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五年一贯制作为从结构维度对教师教育建模的模式之一,既具有自身的结构特征,也反映了同时代教师教育夸大|教学论文网|开放、合作与反思的特点。第二章追溯了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起点。从两年制“分离型”模式,到两年制与四年制并存的“分离型”模式,再到四年制“分离型”模式,最后到多元并存及五年一贯制“整合型”模式的产生,从结构的维度审视了美国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探讨了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兴起的原因及实在施的依据。五年一贯制的兴起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社会转型,信息社会取代产业社会必然导致建立在产业社会基础上的教师教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旧模式的批判成为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施依占有二:一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二是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二者均要求延长教师教育年限,增强教师教育整合,这为五年一贯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第四章剖析了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个案。由于弗吉尼亚大学柯里教育学院既是该模式的首批践行者,又是该模式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因此取其为个案。该章对项目的兴起、基本信念、理念框架、课程设置、入学与毕业标准、师资队伍、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剖析,以便形成对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直观印象。第五章总结了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现状,阐发了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美国教师教育模式五年一贯制弗吉尼亚大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9绪论9-18一、选题缘由与意义9-10二、研究现状10-13三、研究方法13-14四、概念界定14-18(一)模式14-15(二)教师教育15(三)教师教育模式15-16(四)五年一贯制16-18第一章五年一贯制在美国多维教师教育模式中的归属18-23一、从教师教育体制来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18-19二、从教师教育空间来看,由大学为本向以中小学和大学相结合为本转变19-20三、从教师教育目标来看,由胜任为本向反思型转变20-21四、从教师教育结构来看,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21-23(一)四年制“分离型”模式21(二)四年一贯制模式21(三)五年制“分离型”模式21(四)五年一贯制模式21-22(五)六年制“分离型”模式22(六)选择性模式22-23第二章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溯源23-27一、两年制“分离型”模式(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23-24二、两年制与四年制并存的“分离型”模式(20世纪上半期)24三、四年制“分离型”模式(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24-25四、多元共存与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25-27第三章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实施依据27-30一、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兴起27-28(一)社会变革呼唤教师教育改革27(二)对已有教师教育模式的批判27-28二、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施依据28-30(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勃兴28-29(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29-30第四章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个案剖析30-44一、弗吉尼亚大学及其柯里教育学院概况30-31二、项目的缘起31-32三、基本信念32-33四、理念框架33-37(一)基本内容33(二)具体实施33-37五、课程设置37-40(一)课程内容37-38(二)课程设置的特点38-40六、“入学”与毕业标准40-41(一)“入学”标准40-41(二)毕业标准41七、师资队伍41-42(一)理论学习中的双导师制41(二)实习中的临床教师与大学督导41-42八、实施成效:来自多方的赞赏42-44第五章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44-51一、五年一贯制教师教育模式的特点44-46(一)培养年限长,培养层次高44(二)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一贯性44-45(三)模式设置的高度融合性45(四)实施结果的高效性45-46(五)推广范围的局限性46二、对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启示46-51(一)“延长教师培养年限,提高初任教师学历”利弊并存46-48(二)既要注重确立明确的目标,又要注重开发目标实现的有效载体48(三)兼顾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的“分离”与“整合”48-49(四)既要注重模式的科学性,还要注重模式的可推广性49-51结语51-52参考文献52-56附录56-60后记6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