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方式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5958 浏览:18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努力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高师院校作为教师培养主渠道的地位受到挑战,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未来师资培养质量问题面临诸多质疑。事实上,众多高师院校都意识到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亦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师教育。然而,反观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有很多改革的理念和明智之举可供我们总结提高,也有很多的偏颇和盲目之处急需我们引以为戒,我们应该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探根求源,寻求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创新;在对中西方教师教育改革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在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努力探寻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策略与管理举措。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的本质与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权变地处理“学术性”与“师范性”二者的关系,这是影响高师院校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本质所在。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师院校的“学术性”与“师范性”,进而谋求解决二者冲突与调和问题的实现路径,这是全文的立论点和亮点所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质量的定位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起始问题,也是终极的归宿。着力梳理与探讨培养目标问题是各类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战略性问题。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质量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为谁培养师资”和“培养什么样规格质量与素质结构的师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必须正视“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现实冲突,必须依据高师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状况,明晰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围绕这一主题,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应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策略,谋求突破与发展、创新与奔腾|教学论文网|,注重前瞻性和方向性。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教师教育学士学位”的独立设置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两个不同的战略侧重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要注重“两极建设”:一极是高师院校内部在学制、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努力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赢,使得未来师资符合社会和基础教育的需求;另一极是夸大|教学论文网|高师院校外部创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打造优质的教育实践基地,谋求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互惠互利,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着手“一体化”的设计是【关键词】:教师教育模式本质与核心策略分析
【论文提纲】:引言9-11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11-21(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动因11-12(二)、高师院校内部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14(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内涵及现状14-201、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内涵14-152、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5-173、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特点及分类17-20(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方向20-21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21-36(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本质冲突21-291、高师院校的“学术性”与“师范性”21-262、高师院校“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和谐统一26-29(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的定位29-361、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29-312、对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质疑31-333、未来教师的素质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33-36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策略36-52(一)、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36-391、教育硕士培养模式36-382、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分析38-39(二)“教师教育学士学位”独立设定的构想39-411、“教师教育学术学位”独立设定的意义与可行性39-402、教师教育学士学位标准的构想与独立设定存在的问题40-41(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两极建设41-491、一极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内部改革的影响因子与策略措施42-462、一极是高师院校同基础教育的合作与双赢46-49(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体化策略49-521、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体化49-502、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体化策略50-52总结52-53参考文献53-55致谢55-56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