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11333 浏览:465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试图回答道德不可教之后的学校道德教育作甚的问题。从逻辑上看,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必须回答的一个条件|教育论文网|。本文不仅要重新拾起苏格拉底的“美德是否可教”的老问题,而且更要立足于现代性的视野,对道德教育的一切方面是否可教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1)从政治哲学上看,“美德可教”存在着悖论:美德从知识上看是不可教的,但它的获得又是真实的。苏格拉底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表明,美德的获得是偶然的。(2)道德行为具有非理性的特性,一切道德行为——不管是具有真正的价值的还是习俗的道德行为——都是非理性的。道德是不可教的,它的获得是偶然的,但这并不表明道德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指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偶然获得。因此,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主要包括立法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鉴于道德的不可教,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惯有的教育思维与进路:学校道德教育不必去找寻某个限度,而是要从主动的、积极的、肯定性的道德教育思路转向消极的或否定性的教育思路,即学校道德教育不应更多关注向学生灌输了什么,而应更多教人不是不道德。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从立法教育中获得某些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思路是提供道德选择教育。同时,道德品性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长期的、也是重要的任务。不过,道德选择教育和道德品性教育是以培养真正的道德人为核心。【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偶然性非理性立法教育道德选择道德品性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6第一章问题与研究态度6-14一、问题6-11二、研究态度11-14第二章几个概念14-43一、作甚人性14-19二、什么是道德19-24三、作甚美德24-27四、什么是教育及其特性27-38五、什么是道德教育38-39六、道德的起源与分类39-43第三章美德可教或美德社会可以建立吗43-57一、柏拉图的探索43-48二、现代性思想家的设计48-57第四章道德品性可教还是经过习惯养成57-64一、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品性教育:习惯养成德性57-58二、道德品性可以培养的具体内涵58-60三、道德品性养成的困境60-64第五章道德的非理性特征64-76一、理性是有限的64-66二、能否找到道德正当性的普遍性基础66-71三、道德行为的非理性71-76第六章立法与法律:一种道德教育及其进路76-84一、法的道德性76-78二、立法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78-81三、西方立法教化的进路81-84第七章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84-95一、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成为现代学校的命运84-85二、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两个困境85-88三、现代学校可以发挥的道德教育作用88-95结论95-96参考文献96-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